导航:首页 - 扩招致教育资源紧张 一导师带几十研究生

扩招致教育资源紧张 一导师带几十研究生
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www.szedu.net 更新日期:2009-10-30
  话说教育质量
  编者的话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作为一个教育大国正在迅速崛起。然而,规模扩大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捉襟见肘,对教育质量的提高带来挑战:师生比过低,班级过大,一位导师带几十名研究生……
  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跨越式发展的实现,提高质量便成为当务之急。在我们的大学里,如何实行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如何引入名副其实的淘汰机制?如何改变“严进宽出”的现状?如何使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这些都是亟待破解的难题。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列为重要内容。
  从本期开始,《教育视界》将推出“话说教育质量”系列报道,以期引起全社会都来关注教育质量,为提高教育质量献计献策。
  教育部统计显示:1999年大学扩招30万,2009年大学招生规模首次突破600万。
  大学教育的“饼子”越摊越大,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有用人单位指出,当前大学教育质量下滑,形成了“今天的博士不如5年前的硕士,5年前的硕士不如10年前的本科”的贬值链。
  这种现实,对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无疑是严峻考验。大学教育质量,靠什么样的评价机制来保障?我们的人才培养,如何才能越来越好?
  川大改革引出论文存废之争
  论文越写越“水”?
  作为学生毕业标志的论文设计实行多样化,其目的是回归教育的本意,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科学评价
  不写毕业论文,编导类专业学生可以拍纪录片,新闻专业毕业生可以写调查报告……前不久,四川大学出台《关于坚持“高质量、多样化”原则进一步加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补充意见》,对外宣布“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该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可以多样化”。
  一石激起千层浪,川大的改革引起学界关于论文存废之争。原来一个本科生要毕业,必须过必修课考试和毕业论文考核,如果取消论文考核,如何保障本科生的质量?有人质疑。
  “本科生网上拼凑论文的事件屡见不鲜,原本的论文考核已经失去意义,我们只是回到了教学方法改进的专业轨道上。”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主任张小元表示。
  “培养过程中评价体系的缺陷,才造成衡量学生仅仅依靠量化的论文评定。这次争论回归了教育的本意。当前,我们的大学教育并没有对学生形成真正的评价体系。”教育问题研究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以往的大学教育,不重视学生独立思考和课堂交流与辩论,只是粗放、灌输式教育,许多大学生只会应付考试,毕业时抄拼出一篇所谓的论文,高校学生论文因此只有结果,学习写作过程是空白。
  当前,许多学生平时热衷于在外打工赚钱,美其名曰增加社会经验;更多的学生在报考学校、专业时,考虑的是该学校、专业对以后的就业是否有利;而在学习过程中,也是挑选有利于就业的专业课去听讲,却对重在基础素质培养的文化修养课程视而不见。
  “大学培养不能由一纸论文来评价,这一课应该由综合素质评价来补。”熊丙奇表示,令人欣喜的是,有些地方在大学“入口”已经利用新的评价机制并发挥作用。2009年的高考招生中,12名高分考生因为“综合素质评价低”而又不服从志愿调剂被山东临沂师范学院退档,同时也有刚上投档线的考生因为“综合素质评价高”被录取。
  “完善有效的评价机制,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制度保障。我认为这种评价机制应该是动态的综合评价。”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欧阳康教授指出,学校不仅要把眼光盯在学生进校时的状态,还要看重学生走出校门时,经过学校塑造达到什么程度,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提升力;不仅把眼光紧紧盯在成绩上,更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充分体现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
  学生一年难见导师一面
  导师越教越“忙”?
  从教学安排来看,要有科学的课程和教学评估体系;导师对学生的培养过程,要有合理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电脑上制作教学PPT,台灯下编写教案,课后还要批改作业,他们不是教师,却担任着教师的角色,他们是在导师本科生的课堂做助教,帮导师代本科生的课。
  “导师太忙了,有些文科研究生一年难得见导师一面。”明年将毕业的硕士陈琨告诉记者,很多导师平时和学生很少当面交流,都是通过电子邮件和手机信息联系。
  2004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已达420万,比1998年增加了240万。在人数增长的同时,接纳这些学生的学校和培养学生的老师却并没有同比例增长。目前我国高校的师生比普遍偏高,有些高校甚至高于1∶18。
  “一个导师最多要带几十个研究生,根本忙不过来。”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建民教授,曾经就“扩招中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做过专门的调研。王建民说,在对高校导师的调查问卷中发现,经济、法律、管理等热门专业,一位导师名下的在校研究生数超过20人的比较常见。另外,一些教师为了增加收入忙于在外“走穴”,开办或参与各种培训班、辅导班,一身兼多职。这种结果,只能使研究生的质量下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对在任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学校并没有明确责任,而高校职称评定条件中赫然写着:参加过科研工作或发表一定水平的论文、著作。两者的矛盾让一些青年教师对于日常的踏实工作和基础铺垫失去耐性,认为辅导学生代价大耗时长。急于出成果,就重科研而轻教学,而导师该不该对学生负责却没有量化标准。”王建民分析说。
  “当前很多学校的导师负责制,实际上导师不负责。”熊丙奇认为,对于研究生培养质量来说,核心的保障措施不是形式上的各种规定,而是真正的导师负责制,即导师对学生的招生、培养方式、培养内容、培养质量真正负责。
  “导师对学生的培养过程,应该设立合理的监督和评价机制。从教学安排来看,可以设立科学合理的课程和教学评估体系,以其对教师资格考核和教师授课状况做科学合理的量化评估,并作为学生评价教师的标准之一。”欧阳康表示。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开展质量工程、教学名师评选等一系列活动。从2004年开始,教育部建立了每五年一轮的高校教学评估制度,并且专门组织实施对于各高校的教学评估以及各项专业的评估。有些学校还专门制定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让学生检验、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术品德。
  随意设专业,自由改学制
  学校越管越“乱”?
  是按市场规律办学,还是按教育规律办学?改革学校的管理制度,就要有创新意识,真正以教育学生为本
  今秋开学以来,中山大学新创博雅学院,通过通识教育打造“无专业精英”。从9月21日开始,在珠海校区就读的3700多名新生和1300多名二年级学生,按照新的通识教育方案选修“通识教育共同核心课程”。对于这个新生事物,外界在赞赏的同时,讨论也同样喧嚣:培养的学生能经得起社会的检验吗?
  近年来,升学率成为考察基础教育成功的标准,就业率成了判断高等院校成败的尺度,收入水平成为衡量人才价值的标杆。一些大学在学科设置上追逐市场,许多“新、奇、特”专业门类随意设立,根本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办学能力;一些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专业尤其是农林医药类专业,则“惨淡经营”、发展乏力。一些院校培养人才的定位摇摆不定,2002年将部分硕士研究生三年制培养模式改为两年为基础的弹性学制的“探索”,到今年大多数已经悄悄改回三年制。
  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一事当前,不少人只考虑怎样做才能低成本、高收益。“高校办学要与市场对接,教育改革始终应该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相一致。但在按市场规律办学与按教育规律办学之间,一定要找好结合点。”熊丙奇说。
  对于“博雅”背后的深意,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明确坦言,这只是中山大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系列举措中的一项尝试,他本人更加关注的是面向全校本科学生的通识教育,因为通识教育能让全校学生受益。
  “社会功利性的入侵,使得教育本身的品位大为降低,这是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不相符的。”欧阳康认为,从教育定位来看,要继续保持高等教育的精英品格,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观念性前提。
  “我国的大学教育要参与全球竞争、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提高育人质量,应当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在不断完善教育评价机制上下功夫,以创新意识改革教学管理,以教育学生为本,真正按教育规律办学。”欧阳康认为,在教学中高校应该真正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角度出发,改革和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和方法。要树立学生既是教育对象又是教育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在重视育人的同时强化自我教育。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扩招致教育资源紧张 一导师带几十研究生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4-2010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