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导航自考:07自考心理学史串讲笔记四

导航自考:07自考心理学史串讲笔记四
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www.szedu.net 更新日期:2008-3-24

 四.意识阈限 
  1.赫尔巴特认为,一个观念由完全抑制状态过渡到真正观念的状态似乎应跳过一些界限,这些界限即是霍尔巴特所谓的意识阈限。

  2.弗洛伊德的观念是情欲性的,而赫尔巴特的观念则主要是认识性的。

  五.统觉团 简述统觉作用的规律

  赫尔巴特认为,知觉意味着仅仅进入意识界;这样的新的知觉可以被吸收,也可以不被吸收。一个人已有的观念对新产生的知觉起作用而吸收它,使它变得明白,这即是统觉作用。与新知觉有关并吸收它的原有观念集团,即是赫尔巴特所称的统觉团。统觉团越丰富,越系统化,就越能够吸收新知觉,越能够使新知觉清晰明白,易于被理解,这就是统觉作用的规律。

  六. 材能心理学和赫尔巴特的理智主义心理学的区别

  在德国,沃尔夫和康德都是材能心理学者。赫尔巴特不赞成康德以为时间、空间的知觉是先乎经验之说。

  赫尔巴特从自已的哲学立场出发认为,灵魂是单一的、超时间的、超空间的,不可能分成不同的材能。他把一切心理过程都归结为理智的认识过程,他的心理学是理智主义的心理学。他主张心理学不要讲生理,也不需要实验,但他却对观念的力量作了一些假定,立了数学公式,以计算观念间的相互作用。他认为心理学如果把人作为孤立的个人来研究,是不完备的,应该研究社会的、文化的、代表人类历史最后阶段的人。

  第三节 本尼克

  1.本尼克著有《道德的物理学纲要》。

  2.本尼克与赫尔巴特不同,他认为心理学是哲学的基础而不是相反。他反对一切先验论,不信奉固有观念,而推崇洛克的认识论。他认为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必须用考察实际经验并寻其原因的方法进行研究;但不同意借助数学或生理学。

  一.原始材能说

  本尼克认为,人生来不存在如知觉、记忆这类材能,只有原始材能,即简单的感觉材能和运动材能。这些原始材能不是被动的,是活动的,是冲动,它们主动地寻求外部刺激,并与这些刺激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更为复杂的能力。

  二.痕迹说

  本尼克认为心不是一大群的观念,而是一大群的冲动。这些冲动与外部刺激相互作用后留下痕迹。因此,与这种痕迹相应的经验,以后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再现,并能以此痕迹为基础发展出更复杂的过程。

  第四节 洛采

  1.洛采的《医学心理学》曾被称为第一部生理心理学的书。其实这部书的许多论点并没有以系统的实地的研究做根据,大部分是以几个原理推演并仅以一般观察作证明。

  2.简述洛采的部位标记说

  洛采的部位标记说是洛采在心理学史上有影响的关于空间知觉的学说。

  他认为,外界刺激虽然具有空间的关系,但是人直接得到的却只是特殊感觉而不是空间形式。如触觉空间,皮肤与外物接触时,由于皮肤的每一部位,在厚度、软硬、紧张度和皮下组织等方面,都与其他部位不同,因此每个部位都会形成由上述特色所构成的标记;此标记就是相应的皮肤部位的标记。由于肢体屡屡移动,最终这些标记就结合成了一个空间体系。

  洛采认为视觉也存在着部位标记。

  第十一章 近代西方心理学(九)

  实验心理学的酝酿时期

  一.缪勒

  1. 缪勒试图把人和动物的生命以及化学和物理学作为一个统一体加以论述。

  2. 缪勒在1833年及其后发表了《人类生理学手册》。

  3..神经特殊能力说:缪勒认为,人的各种感官是有所分工的,(如眼只对光反应,耳只对声音产生反应,而舌只能反应味觉等等),它们之间不能互相代替。各种感官只有一种适宜的刺激物。在特殊条件下,其他刺激有时也会引起某个感官的活动;但只能使此感官发生惯有的特殊的感觉。。

  4.对于神经的特殊能力说,很早以前,博内就提出了正确的见解。博内认为,感觉机构是适应于它的刺激而发展而成的,所以视觉机构是特别适宜于感觉光波的器官,听觉神经机构则是特别适宜于感觉声波的器官。各种感觉神经机构的特殊作用是由于反映各种外界刺激而逐渐发展而成的。

  二.韦伯

  1.在心理学史上是韦伯第一个将实验法与数学测定法结合起来对感觉问题进行了研究。

  2. 两点阈限:韦伯用实验的方法测定人对皮肤所受两刺激的感觉辨别的准确度。他将被试刚好能觉察出两点刺激的两脚规距离称为“两点阈限”。

  3.韦伯定律,即感觉的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用公式来表示,就是△I/I=K,其中I为原刺激量,△I为此时的差别阈限,K为常数,又称为韦伯率。

  4.他的研究所显示的是身体与心理之间,刺激与它引起的感觉之间的关系。这在心理学上既是一种发现,又是一种方法的突破。他关于感觉能够被测量的证明,直到今天仍然影响着心理学的研究。

  三.费希纳

  1. 费希纳1860年出版《心理物理学纲要》一书 。为了论证他的泛灵论,长期地致力于寻求一种科学方法,为他的唯心主义哲学寻找事实根据,却意外地创造了心理物理学。

  2.费希纳定律:想到心与身之间的联系法则可以用物质刺激与心理感觉之间的数量关系来说明。他通过实验发现,感觉强度的增长同刺激量的增长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

  两者之间存在着对数关系。S=ClogR/Ro

  S代表感觉强度,C代表适应任一不同感觉领域的常数,R代表刺激强度,Ro是阈限刺激度。

  3. 费希纳打破了康德认为心理学永远不能成为一门科学的断言。

  四.赫尔姆霍兹

  1.赫尔姆霍兹在心理学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对视觉、听觉和神经传导速度的研究上。

  2.空间知觉经验论 反对康德空间知觉超验论,认为几何的公理不是先乎经验的固有观念,而是来源于客观世界的经验。视觉的空间知觉同样依靠经验及部位标记而形成。

  3.在视觉方面,赫尔姆霍兹还支持杨氏的理论,对杨的三色说作出了新的发展。他认为对颜色做出不同反映的眼内受体只有三种:由于三种受体的作用,人眼获得了红.绿.兰三种基本色的感觉。

  4.赫尔姆霍兹认为,耳内存在着一种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分辨单音音高的机制。

  5.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神经传导率约为每秒90英尺。

  霍尔姆霍兹关于神经传导速度的实验表明,思维与运动是在可测量的间隔时间内彼此相继产生的,纠正了以前认为是同时发生的错误说法。

  五.黑林

  1.空间知觉天生说:他认为空间知觉是生来就有的,在他看来,网膜上生来就存在三个部位标记,一个是关于上下的,一个是关于左右的,一个是关于远近的。

  2.色觉说:赫尔姆霍兹认为,黑林认为,基本色有六种,网膜上有三种物质,这三种物质,一是“红绿质”,二是“黄兰质”,三是“白黑质”。

  黑林色觉理论最大的成功是“色盲学说”他认为,一般色盲的人对红与绿的反应是一同消失的。

  3. 黑林认为皮肤有它自己的“生理零点”,外物温度比皮肤零点高则感温,低则感冷。皮肤的“生理零点”会随适应而有变化。

  第十二章 近代西方心理学(十)

  19世纪中叶及其后的英国心理学

  一.汉密尔顿

  1.他按照苏格兰学派的传统见解,强调心的主动性和统一性。他把心理活动分为认识、感情和动求作用三类。他又把每类分为各种材能,如认识分为六种材能:呈现材能、保存材能、再生材能、表象材能、加工材能、法则材能。

  2.每一个印象都倾向于把从前与它同时经验到的整个情境重现出来。重整规律是最高的联想规律。一般所说的两个联想规律,即同时律和相似律

  二.约翰密尔

  1.他认为人的能力都完全一样,只要有机会受教育,都会很快发展,就象他自己一样。人的素质是没有差别的,个人间的差别都是由于受教育及社会生活的不同而来。

  2.心理状态可以直接观察而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无须借助于生理学,心理学是与生理学不同的独立科学。

  3.他认为心有一种主动联合的要素,他反对忽视联想的主动性,把联想看作是主动的联想体。

  4.约翰密尔明确提出“心理化学”。他认为复杂观念不是由简单观念堆积而成,而是由它们产生,是简单观念的有机结合,这种结合成的新观念具有与原先观念性质不同的新的性质。

  三.培因

  1.联想主义心理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也是从哲学心理学思想向实验心理学过渡的一位承前启后的心理学家。他于1876年创办《心》杂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心理学杂志。

  1872年发表《心与身》一书,主张心身平行论。他认为身体是一个自我封闭的物质系统,身心互相平行而不互为因果。

  第四节 进化论影响下的心理学

  一.斯宾塞

  1.19世纪英国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是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与进化论相结合的人。是一个庸俗进化论者。他反对革命,主张一切听其自然,他还主张社会有机论。认为社会像有机体的器官分工,阶级是自然的分工。著有《心理学原理》

  2.强调环境对有机体进化和心理发展的作用。他认为生命是“内部关系不断对外部关系的适应”,心理是有意识的机体对环境的不断适应。

  3.还主张心理学是独立的科学,它处在生理科学与社会科学中间,即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同时又是社会科学的基础。

  二.查理士•达尔文

  1.达尔文是19世纪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主要奠基人,唯物主义者。他最大的功绩在于他最后证实了很早就已被人提出的关于生物进化的学说。

  2.论述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他的进化论主要是关于生物的种是否由进化而来和生物进化的原因。

  ①他证明了地球上生物的种是一步一步进化而来,不是一次全部出现的,推翻了创世说。他还认为生物进化过程中每代总发生一些微小的变异。

  ②同时生物必须不断进行生存斗争,斗争的结果是具有有利的变异的个别生物存活下来,并将这种变异遗传到后代,没有这种有利的变异的生物就灭亡了。他把这个过程称为“自然淘汰”。把这种斗争称为“生存竞争” 。生物进化的原因在于物竞-生存竞争;天择-自然淘汰。

  3.他于1877年发表了《一个婴儿的生活简史》,刊于《心》杂志上,他采用“传记法”随时记录自己孩子的重要活动表现,然后加以分析整理。这一研究,对儿童心理的研究起到很大促进作用。

  六.高尔顿

  1.是英国实验心理学的先驱,个别差异心理学的创始人。著作有《遗传的天才》。1883年创立“优生学”

  2.在做个体差异研究中采用了“问卷法”。

  3.高尔顿最早做联想测验,他用自己做被试,看每个字引起什么别的字的联想,并记录反应时间。高尔顿由于研究个别差异而应用了统计方法,他对统计学是有贡献的。相关系数是他最先使用的。

  第十三章 近代西方心理学(十一)

  实验心理学成立时期的西欧内容心理学

  1.在德国,生理学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与心理学有关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并由感官生理学与联想主义心理学的结合而产生实验心理学。有了实验心理学,心理学才得以独立。冯特提倡实验心理学,促使心理学独立。

  2.冯特的心理学是内容心理学,用铁钦纳的说法叫做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主张心理学的任务是在实验的条件下对心理内容作元素低级分析,并且认为这种试验的内省方法,只适用于简单的.低级的心理过程。研究高级的心理过程还须用别种方法。

  一.冯特

  1.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近代心理学的创始人。他的名字与心理学的独立和实验心理学的建立是分不开的。

  2.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881年冯特创办了心理学刊物《哲学研究》,1889年他被任命为莱比锡大学校长。

  3.《生理心理学原理》书中:冯特系统地总结了前人的心理学成果,并详细阐述了各种心理过程以及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生理解剖,这是心理学史上第一本系统的心理学专著,曾被美国的卡特尔推举为“心理学的独立宣言”。冯特在生命的最后二十年把主要精力用来写他的《民族心理学》共十卷,这是他用历史法写成的社会心理学专著。

  4.论述冯特实验心理学的对象及方法体系。

  ⑴对象:冯特认为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冯特认为虽然心理学和物理学都研究经验,但是有区别,区别在于心理学研究直接经验,物理学研究间接经验。

  ⑵身心关系:冯特在身心关系上主张身心平行论,他认为心理过程与大脑的生理过程是两个独立的系列,二者是一致的,但不存在因果关系。

  ⑶方法:冯特认为心理学的方法有两种:实验的自我观察法(内省法)和“民族心理学的方法”(心理产品分析法)。冯特认为以前的内省法不科学,它所得来的材料不可靠。内省法只有与实验法结合,成为实验的内省或实验的自我观察,才是可靠的。他还主张用“心理产品分析”法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社会心理,如通过语言的分析来理解思维。他在《民族心理学纲要》一书中把社会发展分为“初民时代”.“图腾时代”.“英雄与神的时代”.发展到“人道的时代”。

  ⑷任务:冯特认为心理可以分析为各项元素,复杂的心理过程都是由这些元素结合而成,但具有与构成它的元素不同的新的性质。心理元素结合成复杂的过程都有一定的规律,心理学的任务就是在于用实验的自我观察法分析出这些心理元素,并寻求如何合成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心理元素:即简单的心理过程只有两类:一类是感觉和意象;一类是感情,包括愉快和不愉快.激动和沉静.紧张和松弛,这三对“感情”就构成了冯特的感情三度说。

  5.论述冯特的贡献与局限

  贡献:⑴.他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⑵.创办了心理学刊物《哲学研究》并发表实验室研究的论文。他使心理学从哲学的附庸地位解放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

  ⑶.为欧美一些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心理学专业工作者,从而在世界范围内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

  局限:⑴.他早年受宗教影响,以后长期搞哲学,哲学观点混乱,这使他的心理学体系矛盾重重,不能摆脱唯心主义的束缚;

  ⑵.他早期接受感官生理学教育,看重末梢器官的作用,不重视大脑中枢的作用;

  ⑶.追求纯粹心理的研究,他想建立一门既不要哲学又不要生理学的心理学。

  6.冯特心理学的特点及各种叫法:

  ⑴新心理学:标志着心理学的独立;

  ⑵实验心理学;

  ⑶生理心理学;

  ⑷内省心理学;

  ⑸元素心理学;

  ⑹统觉心理学;

  ⑺内容心理学;

  ⑻构造心理学;

  ⑼砖块灰泥心理学;

  ⑽传统心理学。

  二.艾宾浩斯

  1.是德国近代著名心理学家,他最早把实验法应用于高级心理过程。1885年《论记忆》。《心理学要略》

  名言:“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却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导航自考:07自考心理学史串讲笔记四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4-2010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