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复习资料(09考生辅助资料)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复习资料(09考生辅助资料)
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szedu.net 更新日期:2008-2-18
    国际贸易(重点知识归纳)
第1章  国际贸易发展简史(出题少,一般出简答和论述)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贸易
1)战后国际分工的特征
(1)在当代国际分工格局中,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2)各国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日益深化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工业分工在发展,而工业国与农业国之间的国际分工格局在削弱。
2.战后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及其原因
 (1)科技革命引起工业生产的增长
(2)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的深化和扩大
(3)战后国际金融贸易组织的建立和区域性经济一体化
(4)国家加强在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作用
(5)跨国公司的发展
3.20世纪70年代初以后国际贸易转入缓慢发展及其原因
(1)能源危机的爆发
(2)两次严重的经济衰退,世界经济的低速增长
(3)货币制度危机的爆发
4.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贸易
(1)国际贸易发展从低速走向高速
 (2)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向纵深展开
(3)服务、高科技产品与“绿色”产品贸易步入高速发展阶段
(4)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新的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形成
(5)经济贸易集团化趋势明显加强
(6)跨国公司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7)全球性的协调管理贸易时代出现
5.国际服务贸易:包括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
   (1)跨境交付,是服务的提供者在成员国的领土上向另一成员国领土内的消费提供服务。
   (2)境外消费,指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的领土内向来自另一成员国的消费者提供服务。
   (3)商业存在,指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另一成员领土内设立商业机构,为后者领土的消费提供服务。
   (4)自然人流动,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身份进入另一成员过的领土内提供服务。
6.对外贸易依存度:一年内,一国的对外进出口总额占国内GDP的比重。(问:中国对外贸易依程度很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2章  国际贸易理论(重要章节,每年必考,简答和论述为主)
1.重商主义
1)两个阶段:(1)早期的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重金主义)认为商品不是财富,金银才是财富。主张通过国家立法,限制进口,绝对禁止金银输出;尽量出口商品,增加金银输入。在对外贸易中要绝对多卖少买,甚至只卖不买,从而保证对每一国的每笔贸易都是顺差。(2)后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重商主义)商品与货币联系起来,不再反对货币输往国外,也不必要求对每一国的每笔贸易都是顺差,重要的是要保持贸易的总体出超。主张在对外贸易中追求尽量大的顺差,以达到增大本国货币数量的目的。
2)重商主义的理论概述:
金银是唯一财富
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为了增加金银的数量
只有对外贸易才能真正增加金银的数量
对外贸易是一场零和博弈
2.绝对优势理论
1)斯密对重商主义的批判
(1)财富并不由货币或金银构成,而由货币所购各物构成
(2)重商主义所主张的奖出限入政策是错误的
 (3)一国从贸易中获得利益的大小不取决于贸易差额
(4)国际贸易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双赢”
2)理论的主要内容:
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因而能够增加国家财富。
政府不要干预对外贸易。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如果每个国家都按照自己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以绝对低于他国生产成本的商品进行交换,可以享受分工带来的利益,这样会大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使物质财富不断增加,并使各国从贸易中获益。
3)理论评价:绝对优势理论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部分原因,也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可以从国际分工和交换中获得利益。
    但是,该理论无法解释绝对先进和绝对落后国家之间的贸易
3.比较优势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如果每个国家都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则总产量可以增加,而且通过交换使贸易双方都获得利益。分工模式: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权取其轻。
2)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哈伯勒认为,当一国在一种商品生产上具有较低的机会成本时,该国在该种商品生产上就具有比较优势,而在另一种商品生产上具有比较劣势。
3)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分析(结合课本,记结论,理解图形)
(1)固定机会成本下的贸易利益
(2)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利益
4.相互需求原理
约翰.穆勒认为:
    在由两国产品的国内交换比率所决定的界限内,国际交换比率取决于两个贸易国家各自对对方商品需求程度的强弱。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越是大于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国际交换比率越是接近于外国国内这两种商品的交换比率,对本国就越有利。
5.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1)李斯特对流行学派的理论批判
    ①无边无际的世界主义,不承认国家原则,也不考虑如何满足国家利益。
    ②只考虑交换价值,而没有考虑到国家的精神和政治利益、眼前和长远的利益以及国家生产力。
    ③混淆了私人经济原则和国家经济原则,完全抹煞了国家和国家利益的存在。
(2)李斯特的贸易政策主张
    ①对外贸易政策具有动态性
    ②贸易保护必须以促进和保护国内工业力量为目的
      首先,只保护幼稚工业中最重要的工业部门。
      其次,根据比较落后国家在它对比较先进国家所处关系中的特有情况以及相对情况来决定保护程度。
      再次,保护期限应当以30年为最高期限。
    ③政府对工业的保护不能违背市场规律和自然规律
    ④保护政策是大国可以采取的政策
(3)对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质疑
①保护对象的选择问题    ②保护手段的选择问题
6.要素禀赋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
1)要素丰裕度和要素密集度
(1)要素密集度: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入比例的大小。
(2)要素丰裕度: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的多少 。
2)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结论与推理
    每个国家在那些大量使用它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较少使用它相对缺乏和昂贵的要素的商品生产上,有着比较优势。那么,一个国家出口的应是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的应是该国相对缺乏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即国际贸易的流向应该是,劳动要素丰裕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到劳动要素缺乏的国家去,资本要素丰裕的国家应集中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到资本要素缺乏的国家去。
7.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H-O-S Model)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出口商品的国际价格高于国内价格,随着出口商品生产的扩大,将增加对其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丰裕要素)的需求,使该要素的报酬提高;由于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高于国际价格,随着进口商品生产的萎缩,将减少对其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稀缺要素)的需求,使该要素的报酬降低。
赫-俄-萨定理:  
自由贸易不仅使两国的商品价格相等,而且使两国相同的生产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和绝对收入
8.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1)里昂惕夫之谜的提出
   由于美国被认为是资本相对丰富而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按照要素禀赋理论进行推断,美国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里昂惕夫的计算结果却说明,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商品,与要素禀赋理论的结论完全相反
2)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结合课本理解,不必死记)
 (1)人力技能的差异
(2)人力资本的差异
(3)对其它生产要素的否定
(4)美国实施的贸易保护政策
(5)要素密集度逆转
(6)需求逆转
9.产业内贸易理论
1)产业内贸易的含义
一个国家在出口某种产品的同时又进口同类型的产品,也常被称为双向贸易或贸易重叠
2)规模经济与贸易
规模经济或称规模报酬递增(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是指一国产出水平增长的比例高于要素投入增长比例的生产状况。
3) 差异产品与国际贸易
在现实世界中,大部分商品是有差异的,同一产业内或同一类商品组中的差异产品由于类似而有一定的替代性,从而互相竞争;另一方面,这些产品又各有自己的特征,相互间不能完全替代,从而使各种产品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其市场属于垄断竞争市场。
生产的单一性要求和消费的多样化要求必然发生矛盾,其最佳的解决方案就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4)需求相似性与国际贸易
林德认为,要素禀赋理论只强调了供给方面的因素,而影响工业制成品生产和贸易的主要因素是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因此,工业制成品贸易的起因和格局应该从需求方面来解释。
林德还提出,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似,这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就越大。
10.生命周期理论(结合课本图形理解)
    认为,产品和生物一样是有生命周期的,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在不同阶段,产品的要素密集度会发生规律性的变化,比较优势将随之从一种类型的国家转向另一种类型的国家,从而引起国际贸易中商品流向的变化。
第3章  国际价值与国际市场价格(本章历年出题少,可次要看看)
1.贸易条件的含义
 是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值。
    贸易条件是衡量一国贸易利益大小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国际贸易中不等价交换的重要指标。
★第4章  对外贸易政策与理论(一般以简答和论述考)
1.贸易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
经济力量的强弱
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
利益集团的影响
 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一国的外交政策
2.超保护贸易政策(理论依据是凯恩斯主义)
与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区别是:
(1)保护的对象扩大了。保护幼稚工业——保护国内已经高度发展的或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
(2)保护的目的变了。培植国内工业自由竞争的能力——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
(3)由保护转为进攻。防御性地限制进口——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对国外市场进行进攻性的扩张。
(4)保护的措施多样化。关税措施——各种非关税壁垒和其他奖出限入的措施
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的对外贸易政策
(贸易自由化不等于自由贸易)
1)战后贸易自由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1)美国的倡导和推动。
(2)西欧、日本等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
(4)发展中国家发展民族经济的需要。
2)贸易自由化的主要表现
(1)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缔约方范围内大幅度降低关税;
(2)在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部取消关税;
(3)普遍优惠制的实施;
(4)经济贸易集团给予发展中国家或其他有关国家优惠关税待遇;
(5)发达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放宽进口数量限制,逐步放宽或取消外汇管制,实行货币自由兑换,促进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3)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特点
(1)战后贸易自由化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
(2)战后贸易自由化是一场更广泛的贸易自由化运动。
(3)美国成为战后贸易自由化积极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4)战后贸易自由化主要是通过各种国际性经济贸易组织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
(5)战后贸易自由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它实际上是一种有选择性的贸易自由化。
4.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对外贸易政策
新贸易保护主义出现与加强的原因
(1)1974~1975年和1980~1982年两次世界性的经济衰退。
(2)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
(3)国际货币关系失调。
(4)贸易政策的相互影响。
2)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
(1)限制进口措施的重点从关税壁垒转向非关税壁垒。
(2)奖出限入措施的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
(3)从贸易保护制度转向更系统的管理贸易。
5.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
凯恩斯的贸易保护观点
 (1)国际贸易顺差可以从两个方面促进有效需求的增加:一是一国贸易顺差的增加本身就是本国有效需求水平的提高,进而导致国民收入的提高;二是通过贸易顺差,可直接影响国内货币的供应量,从而压低国内利息率,刺激国内的私人贷款,增加私人的消费和投资需求。
(2)政府干预、保持贸易顺差不是一个长期目标,而只是在一国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才偶尔使用的手段。
6.中心—外围理论
中心—外围理论的主要内容
(1)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处在不平等的地位
(2)外围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
    ①技术进步的利益分配不均。
    ②制成品的市场结构具有垄断性。
    ③中心国家的工资刚性得到工会组织的强化。
(3)外围国家必须实行工业化,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经济
7.战略性贸易理论
   (1)由于市场不完全竞争,政府可通过干预,提高国民福利。
   (2)规模经济,政府可通过对本国企业的扶植,使其达到规模经济,增强在国际经济中的竞争力。
   (3)外部经济,政府保护和扶植某些产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获得外部经济效益。
★★第5章  对外贸易措施(重要章节,名词,简答为主)
1.关税措施                                                                                                               (1)增加财政收入
(2)保护国内的产业和市场
2) 特别关税
(1)进口附加税
  ①进口附加税的含义:进口国家对进口商品除了征收一般关税以外,再加征额外的关税。
  ②征收进口附加税的目的
应付国际收支危机以及进口激增对国内相关产业造成的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
纠正外国商品倾销或由于享受补贴而造成的不公平竞争;
对某个国家实行贸易歧视或报复等。
③反倾销税
    实施反倾销措施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要件是倾销、损害、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A.倾销的确定
正常价值
按正常贸易过程中出口国国内销售价格。
按出口国向第三国正常贸易中的出口价格。
按结构价格。
B.损害的确定
   a.实质损害
   b.实质损害威胁
   c.  对产业新建造成阻碍
C.倾销与损害之间因果关系的认定
    在认定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时,进口方主管机构应审查除进口倾销产品以外的、其他可能使国内产业受到损害的已知因素,包括未以倾销价格产生的进口产品的价格及数量;需求萎缩或消费模式的改变;外国与国内生产商之间的竞争与限制性贸易做法;技术发展、国内产业的出口实绩及生产率等。
④反补贴税
  A.补贴成立的条件
    a.补贴是由政府或公共机构提供。
    b.政府提供了财政资助或任何形式的收入或价格支持。
    c.补贴使产业或企业得到了在正常商业条件下不能获得的利益。
B.《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只约束具有专向性的补贴。
    所谓专向性,是指补贴只给予一部分特定的产业、企业、地区
C.专向性补贴分为三类
   a.禁止性补贴(“红灯补贴”)
出口补贴(不包括农产品出口补贴)
进口替代补贴
   b.可诉补贴(“黄灯补贴”)
   c.不可诉补贴(“绿灯补贴”)
不具有专向性的补贴
符合特定要求的专向性补贴
2.非关税壁垒
1)非关税壁垒的含义
    指除关税以外的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
    非关税壁垒与关税壁垒合称为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政府所采取的限制商品进口的一切措施。
2)非关税壁垒与关税壁垒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2)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能更直接更有效地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3)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
3.非关税壁垒的主要种类
1)进口配额制
(1)进口配额的概念
    又称进口限额,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事先规定一个限额,在规定的期限内,凡在限额以内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限额则不准进口,或虽不完全禁止进口,但要征收较高的关税或罚金。
(2)进口配额的种类 (见附件中的图)
2)“自动”出口配额制(今年热点的问题,出题概率较大)
    是指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向进口国输出某种特定商品的限额,在限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
    就进口国方面来说,“自动”出口配额像绝对进口配额一样,起到了限制商品进口的作用。
3)进口许可制
(1)进口许可证按照其与进口配额的关系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有定额的进口许可证,另一种为无定额的进口许可证。
(2)进口许可证按照许可的程度又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公开一般许可证(公开进口许可证,或一般进口许可证,或自动进口许可证),另一种为特种进口许可证(非自动进口许可证)。
4)外汇管制
(1)外汇管制的含义
    是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外汇买卖和使用实行限制,以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汇价的一种制度
5)技术性贸易壁垒(比较热点问题)
(1)技术性措施与技术性贸易壁垒
  ①技术性措施是指为实现维护国家基本安全、保护人类健康或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护环境、保证出口产品质量、防止欺诈行为等合法目标而采取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
②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进口国以实现合法目标为由,采取技术性措施以妨碍其他国家商品自由进入该国市场
(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征
  ①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优于其它非关税壁垒
  ②名义上的公开性和实际上的隐蔽性
  ③涉及领域的广泛性
  ④不同类型国家受影响的不平衡性和扩散性
  ⑤易变性和差异性
  ⑥合理与不合理界限的模糊性和争议性
3)技术性贸易壁垒迅猛发展的原因
  ①人们越来越注重环境、健康、安全和自身的权益。
  ②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及科技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使得技术性贸易壁垒迅猛发展成为可能。
  ③关税与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在贸易保护中的作用下降。
  ④合理与不合理界限的模糊性为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创造了条件。
5.出口补贴
(1)出口补贴的概念
    指一国政府在某种商品出口时给予出口厂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目的在于支持出口商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加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扩大出口。
(2)出口补贴的基本方式
  ①直接补贴
  ②间接补贴
6.外汇倾销
(1)外汇倾销的概念
    是国家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向国外倾销商品的一种特殊措施。当一国货币对外贬值后,用外币表示的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会降低,该商品的竞争能力则相应地提高,从而有利于扩大出口。
(2)外汇倾销能起到扩大出口作用的条件
   ①货币贬值的程度要大于国内物价上涨的程度。
   ②其他国家不同时实行同等程度的货币贬值或采取其他报复性措施。
   ③出口商品的价格弹性
7.管制出口的措施
1)出口管制的商品
(1)战略物资、尖端技术、先进产品及有关的技术资料。
(2)国内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半制成品及国内市场供应不足的必需品。
(3)某些重要的历史文物、艺术品、黄金、白银等特殊商品。
(4)出于某种政治、军事、经济或外交上的目的,对某些特定的国家和地区实行出口管制和禁运,进行制裁。
(5)对某些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激烈的商品的“自动”限制出口
2)出口管制的形式与措施
(1)形式
    单方面的出口管制和多边的出口管制
(2)措施
    征收出口税,出口许可证、出口配额等非关税措施。
8.贸易条约与协定
1)最惠国待遇条款
  ①最惠国待遇的含义
    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来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领域所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待遇,应同样地给予缔约国对方
②最惠国待遇的种类
  A.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是指缔约国一方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待遇,应该立即、自动、无条件、同样地适用于缔约国对方。
  B.如果缔约国一方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是有条件的,则缔约国对方必须提供同样的补偿,才能享受这种优惠待遇。
③最惠国待遇条款适用的例外
  A.边境贸易
  B.关税同盟
  C.区域性特惠
  D.国内法令和禁令中的有关规定
  E.沿海贸易和内河航行
  F.多边国际条约或协定承担的义务
2)国民待遇条款
  ①国民待遇的含义
    指缔约国一方对缔约国对方的产品、服务或服务提供者及知识产权所有者和持有者所提供的待遇,不低于本国同类产品、服务或服务提供者及知识产权所有者和持有者所享有的待遇。
  ②国民待遇条款适用的例外:沿海航行权、领海捕鱼权、购买土地权等
★第6章  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国际贸易(一般出简答和论述题)
1.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进社会福利
2)实现规模经济
3)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4)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5)协调国民经济发展
6)带动相关经济部门的发展
7)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8)调整要素收入的分配
9)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2.贸易战略
   是指一国或地区通过国际分工方式和程度的选择而影响国内资源配置和竞争效率的一整套贸易政策或制度。
3.进口替代战略
1)进口替代战略的含义
    指采取保护措施,发展国内制造业,逐渐以国内生产的制成品代替进口制成品。
2)进口替代战略的主要政策措施(见课本)
(1)贸易政策:执行保护贸易政策,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限制国外制成品的进口,以维持本国新建成产业的发展空间。
(2)外汇政策:实行严格的外汇管理政策,以便有限的外汇用于经济发展最急需的一些领域。如复汇率制度,对急需进口的实行币值高估,从而降低进口成本;不必进口的实行币值低估,从而提高进口成本。
(3)投资政策:实行优惠的投资政策。国家给予进口替代工业以财政,税收,价格和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促进替代工业的发展。
3)进口替代战略的优点:
  ①降低了新建工业取代进口的风险。
  ②减少贸易赤字,减轻国际收支压力。
  ③国内制造业得到迅速发展将推动国内经济的发展。
  ④促进了国内产业升级,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经济结构。
  ⑤加强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独立程度。
  ⑥进口替代的贸易保护政策,有可能促使发达国家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以避开贸易壁垒。
4)进口替代战略的缺点:
  ①造成了价格扭曲,从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抵,生产价高的低劣国内产品。
  ②保护政策下成长的国内工业,缺少外国竞争,缺乏提高效率的动力。
  ③如果国内市场狭小,将不能实现规模经济的优势。
  ④生产资本密集,工艺更先进的进口替代品,难度大。
  ⑤保护主义政策易遭他国报复。
4.出口替代战略
1)出口替代战略的含义
    是指采取鼓励措施发展国内面向出口的工业,用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出口来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出口
2)出口替代战略的主要政策措施(见课本)
(1)贸易政策:推行贸易自由化政策,放松进口管制的基础上大力促进出口。如出口退税,出口补贴等。
(2)外汇政策:给出口企业提供外汇留成,出口鼓励等措施,还实行本币对外贬值的政策。
(3)投资政策:对面向出口的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如减免所得税和营业税等,优先提供原材料,土地,基础设施等。
(4)外资政策:采取优惠措施吸引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
3)出口替代战略的优点:
  ①开拓国际市场,实现规模经济。
  ②竞争促使国内工业效率的提高。
  ③充分利用一国的比较优势,有效配置资源。
  ④出口带动国内生产的扩大,从而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⑤出口的扩大可以增加一国外汇储备。
  ⑥开放的政策和资源优势对外国投资有较大吸引力
4)出口替代战略的缺点
  ①使本国经济严重依赖国家市场。
  ②由于来自发达国家已建立的高效率工业的竞争,发展中国家建立出口工业会很困难。
  ③大量引进外资可能使某些工业部门受外资控制。
  ④发达国家常保护自己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这些产业正是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优势。
  ⑤出口工业部门发展快,而面向国内的工业部门发展慢,加剧了国内经济发展的平衡。
第7章  要素流动与跨国公司(历年考得比较少)
1.资本国际流动的动因
1)追逐高额利润
(1)追逐高的资本预期收益率
(2)降低成本(税负、贸易壁垒、环保标准、运费)
2)规避各种风险
3)争夺国际市场
4)获取先进的技术和经济信息
2.技术国际转移的经济效应
1)技术国际转移对技术输出国的经济效应
(1)补偿技术研究与开发成本,并取得较高收益
(2)延长技术生命,增加收入
(3)带动产品出口,扩大对外贸易
(4)改善国际收支
(5)可能培育出与自己势均力敌或强于自己的竞争对手
(6)可能丧失自己的某些专有权,如以保密为存在条件的专有技术
2)技术国际转移对技术引进国的经济效应
(1)缩小与先进国家的技术差距
(2)节省研究与开发费用,降低研究与应用风险
(3)提高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经济发展
(4)造成对先进国家的技术依赖
(5)在技术交易中处于劣势地位
3.跨国公司理论
1)垄断优势理论
    东道国的民族企业较之外资企业具有优势,对外直接投资仍大量存在,这证明外资企业必定有一种特定的优势,足以抵消以上种种不利因素,而在竞争中胜过民族企业,这种优势正是民族企业所没有的,故是外资企业的垄断优势。
    垄断优势来自三个方面:来自产品市场不完善的优势;来自要素市场不完善的优势;来自企业规模效益的优势
2)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认为,企业之所以能够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是由于企业具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同时具备这三种优势,企业才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复习资料(09考生辅助资料)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4-2010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