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2000年考研政治试卷(理科)及参考答案

2000年考研政治试卷(理科)及参考答案
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szedu.net 更新日期:2008-2-18
  
一、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纸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16分) 
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在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2.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A. 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 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3.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辨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4.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
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5.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
A. 商品二因素原理
B. 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原理
C. 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原理
D. 劳动二重性原理
6.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
A. 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B. 劳动和劳动力
C.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A. 国内市场竞争激化的结果
B. 国际竞争激化的结果
C. 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 生产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8.“统帅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一观点的错误实质在于
A. 抹煞农民阶级的革命性
B. 夸大资产阶级的作用
C. 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D. 忽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9.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的中心任务是 
A.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B.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C.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D. 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
10.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新民主主义论》
C.《在晋绥干部分议上的讲话》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1.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矛盾中,最主要的是
A.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 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12.现阶段,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属于
A. 国有经济
B. 集体经济
C. 个体经济
D. 私营经济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 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B.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C. 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D.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14.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指由
A.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B. 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C. 追求速度向注重效益转变
D. 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
15.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于
A. 维护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B. 依法打击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维护社会稳定
C. 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D. 确保国家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依法行政
16.1999年10月,国家立法机构拒绝批准由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全面禁止核试条约》的有核国家的是
A. 英国
B. 美国
C. 俄罗斯
D. 法国
二、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纸上将所选项的字母黑。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4分)
17.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A. 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 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 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E. 意识建构认识对象
1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 世界的可知性
B. 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 认识起源于经验
D. 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E. 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19.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
A.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B.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C. 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
D.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过程
E. 社会是独立于人之外客观过程
20.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有赖于
A. 市场竞争
B.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 价格波动
D. 资源的有效配置
E. 供求关系的变化
21.产业资本运动过程中采取的职能形式有
A. 货币资本
B. 生息资本
C. 生产资本
D. 商品资本
E. 商业资本
2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与发展的主观条件有
A. 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B. 第一次大革命的影响
C. 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D. 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
23.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有
A. 八路军
B. 新四军
C.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
D. 抗日义勇军
E. 东江纵队
24.现阶段,我国确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依据是
A.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B. 公有制经济实行多种经营方式
C.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 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也创造价值
E.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25.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表现在它
A. 为人们提供基本生活资料
B. 为轻工业提供重要原料
C. 为工业发展提供广阔市场
D. 为经济建设提供资金积累
E.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提高
26.党的组织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A. 精简机构,转为职能
B. 加强和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
C. 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D.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E.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27.1999年5月13日,江泽民同志在欢迎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工作人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号召中国人民要
A. 始终不渝地坚持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B. 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D. 坚持不移地保持社会稳定
E. 坚持不移地贯彻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8.1999年7月20日,在日内瓦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总理事会会议决定,在今后的6年内轮流担任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的是
A. 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
B. 德国前总理科尔
C. 新西兰前总理穆尔
D. 以色列前总理佩雷斯
E. 泰国总理素帕猜
三、简答题(共1题,5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9.简述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确定的到2010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
四、辨析题(共3题,每题5分,共15分)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0.凡是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
31.1928年有人主张,既然中国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那么革命本身就是无产阶级革命。 32.社会主义民主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民主就在于它由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要求论述紧扣题意,合乎逻辑。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3.运用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有关原理,分析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供过于求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34.试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思想及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六、材料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结合所学知识或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5.以下是有关我国所有制结构问题的材料:
材料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情况:
在工业经济领域(以产值计算),国有经济由1978年的78%下降到1997年的26.5%,集体经济由21.8%上升到40.5%,非公有制经济由0.2%上升到33%。在商业领域(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计算),国内商业由1978年的54.6%下降为1997年的24.3%,集体商业由43.3%下降到18.2%,非公有制经济由2.1%上升为57.5%。
1997年,在工业总产值中,公有制经济占67%,个体工商业占15.9%。到1997年底,个体工商业固定资产投资达3426.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3.5%;私营企业96万户,从业人员1399万人。1979~1997年,外商实际投资2201亿美元。
材料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关所有制结构条文的修改情况:
1982年宪法         
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第十一条:“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国家通过行政管理,指导、帮助和监督个体经济。” 

1988年宪法修正案
第十一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1999年宪法修正案
第六条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十一条修改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材料3:
最新统计数据表明,1999年上半年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2264亿元,增长10.1%,其中国有工业和年销售收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1~7月总产值的综合增长速度同比为16.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当月增速同比也达到14.5%,非国有企业的当月同比增速超过25%。该省省长说:“没有多种所有制的共同发展,就不能有浙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目前浙江省的“共同发展”所形成的所有有制结构是:国家、集体、个体私营、“三资”的比重是11.5 %、40.3%、42.5%、5.7%。
摘自1999年10月10日《光明日报》
请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① 分析材料1,说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② 结合材料1与2,说明我国宪法修改的理论依据。
③ 分析材料2,指出我国宪法第六条修改前后所保留的共同内容及其原因。
④ 结合材料2与3,说明我国宪法修改的现实意义。
36.下面是一组关于统一战线的材料:
材料1:
国民党虽然有许多缺点与错误,然终为中国惟一革命的民主派,自然算是民主的联合战线中重要分子。
反对帝国主义的联合战线:以工人农民及小资产阶级革命的党派或分子为主力军,向一切帝国主义者加以攻击;同时亦可联合半民族运动的党派,向一派帝国主义者作战。
摘自192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对于目前实际问题之计划》
材料2:
完成中国的民族解放及资产阶级民权革命之任务,现在已经完全放到工农运动身上,只有工农的民权独裁,才能履行这一任务;只有工农的民权独裁与国际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以及一切资产阶级直接斗争,--“民族”资产阶级亦在其中--如此,方能履行这一任务。
摘自1927年8月21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任务与策略的议决案》
组织各色各种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公开组织,或者参加一切已经存在的反帝组织而夺取他们的领导。经过这些组织正确实行反帝运动中的下层统一战线,和吸收广大的小资产阶级的阶层参加斗争。
摘自1931年9月22日《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州事变的决议》
材料3:
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
只有最广泛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层的与上层的),才能战胜帝国主义与其走狗蒋介石。
摘自1935年12月25日《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材料4:
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每一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与要求建立抗日的统一战线,订立抗日的协定。
摘自1936年9月1日《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材料5:
根据于资产阶级及国民党内部的开始向着抗日救国方向的变化,本党从一九二六年八月即发表了“致国民党书”,提出了为“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而斗争的总目标。在这一总目标下,我们主张“联蒋抗日”与“国共合作”。
西安事变发生后,本党本此方针,调解双方冲突,使内战得以避免,和平获得最后的胜利。本党对于联合全民族一致抗日的忠诚,至此才为全国各界所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无疑的是全中国民族的胜利,也是本党新政策的胜利。
摘自1937年4月15日《中央委员会告全党同志书》
请回答:
① 阅读材料1和2,指出“下层统一战线”与“联合战线”相比其构成有何变化?说明这一变化的主客观原因。
② 比较材料2、3、4、5,指出党的策略有何变化?
③ 根据材料3、4、5,说明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发生重大转变的客观依据。
④ 结合上述材料,指出为什么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十分重视统一战线问题?

 
  
答案及解析:
一、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纸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16分)
1.B 2.A 3.A 4.D 5.D 6.B 7.D 8.C 9.C 10.C 11.A 12.B 13.C 14.B 15.C 16.B
二、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纸上将所选项的字母黑。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4分)
17.ABD 18.BD 19.ABCD 20.ACE 21.ACD 22.DE 23.ABCE 24.ABE 25.ABCD 26.BCE 27.ABCDE 28.CE
三、简答题(共1题,5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9.答案要点:
适应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两上根本性转变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2分)。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1分),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内险能力明显增强,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2分)。
解析:本题属于当年时事政治试题。 
它的基本要点是:
1. 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
2. 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3. 提高经济权益、明显增强能力,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这道题也是邓小平理论概论中的重要问题。
四、辨析题(共3题,每题5分,共15分)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0.答案要点:
亲眼所见的,有些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有些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虚假反映或骗局。必须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加以分析,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判断真假,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3分)。该命题夸大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将感觉与事实相混淆,在理论上容易导致主观唯心论,在实际生活中容易产生荒谬的判断(2分)。
解析:这道试题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的辩证运动,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问题。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级,是人们在实践中在客观事物转化为主观观念的第一步,感性认识的基础是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基本的心理反映形式,感觉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对事物的个别的属性和特性的反映,是意识和外部的直接联系,感觉是认识的起点。感性认识的产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认识过程,制约着感性认识形成的有来自客体和主体的各方面的复杂因素。亲眼所见的感觉,有的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有的就是虚假的反映。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要经过感性认识到理论认识,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因为客观事物有一个产生、变化、发展的过程,事物的本质有一个逐步暴露的过程,人们的认识总要受历史条件和科技水平的限制,受认识主体主观条件的限制等。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应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可检验性,二是可重复性。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证明是正确的认识,而这种检验能够被许多相互无关的人所重复。 
该命题片面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就是有害的。
31. 答案要点:
革命性质是由革命任务决定的,而不是由革命动力决定的。当时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因而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反对资产阶级、消灭私有制的无产阶级革命(3分)。这种主张混淆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另外,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动力不仅是无产阶级,它还包括了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2分)
解析:本题实际上是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作为辩析题,考生也不要作简单判断。实际上命题中“中国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一句是正确的,但又是不确切的。中国革命的动力除无产阶级外,还有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而革命的性质是由革命的任务或对象决定的,而不是由革命动力决定的。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而不是一般的资产阶级。因此,中国革命不是无产阶级革命,只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
32.答案要点: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的形式多种多样。在国家管理中,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3分)
资本主义民主实质上是少数剥削者的民主。因此,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根本区别不在于国家权力是否由人民直接行使,而在于两种民主的阶级实质不同。(2分)
解析:本题属于邓小平理论概论有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的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根本区别的理解。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资本主义民主实质上是少数剥削者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根本不同于资本主义民主。而民主形式则是多种多样的,社会主义民主通常通过代议制即由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资本主义民主往往实行议会制共和国或君主立宪制以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因此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根本区别不在于国家权力通过什么形式来实现,即是否由人民直接行使,而在于民主的阶级实质不同。
本题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基本问题,为历年考试中的重点,只是命题的形式有所变化,考生必须十分留意。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要求论述紧扣题意,合乎逻辑。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3.答案要点:
①马克思认为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上得到替换。部分产品供过于求表明这部分产品没有通过市场交换实现价值上的补偿和实物上的替换,影响社会总产品的实现。(3分)
②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认为两大部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要求按比例协调发展;生产资料的供给与需之间、消费资料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均应保持平衡。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供过于求,影响两大部类内部和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均衡,影响整个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4分)
③按照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上述原理,应坚持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应对我国现有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使社会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供给与需求基本平衡,实现社会再生产按比例协调发展。(3分)
解析:这道题是根据政治经济学原理部分第三章“社会资本再生产”知识点有关内容,结合我国经济生活现实命的题,测试考生能否运用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有关原理,分析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并指出应采取的对策。这也是论述题常用的基本原理与实际相结合的命题方式。
答题时,要按题干要求,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回答“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有关原理”。这里的有两个层次的要点。第一层次要指出:社会资本再生产不同于个别资本再生产,它是从社会生产部门、各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关系中研究整个社会的再生产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这是社会资本再生产正常进行的前提,特别是实物补偿是其中的关键。第二个层次要指出:这里的“有关原理”是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式看,按最终用途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与此相适应,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三个实现条件表明:①两大部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要求按比例协调发展;②生产资料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应保持平衡;③消费资料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应保持平衡。因为只有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以及两大部类内部都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地进行。
第二部分要回答“分析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供过于求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这里有三个层次的要点。第一个层次要指出,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基本原理,揭示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性,即按比例协调、平衡发展的客观要求,因而撇开它的资本主义形式,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也是适用的。第二个层次要简要分析其影响,这就是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供过于求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的表现,它表明这部分产品不适应市场要求,不能通过市场交换实现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其结果是生产这类产品的企业和部门产品积压,资金周转不灵,生产经营困难,造成亏损,这就影响两大部类之间和两大部类内部的比例均衡,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地发展。第三个层次要指出应采取的对策,是坚持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在社会生产消费、消费资料的供给与需求总量平衡的前提下,使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相适应,实现社会再生产按比例协调发展。
34.答案要点:
① 计划与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要把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市场经济能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6分)
②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道路;实现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克服了传统计划经济的弊端,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4分)
解析:这是根据邓小平理论概论部分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知识点有关内容命的题,测试考生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这是论述题常用的“基本理论及其意义”的一种命题方式。
答题时,按题干要求,也应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回答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思想。这里包括以下逻辑层次:①明确界定市场经济的属性。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少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常计划和市场经济手段。②指出市场既然是经济手段,是调节工具,是资源配置的方式方法,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③指出计划和市场两者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能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部分回答“重要意义”。这里包括以下主要观点:①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造性发展;②为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理论基础;③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道路;④实现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克服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六、材料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结合所学知识或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5.答案要点:
① 经济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已由原来的几乎是清一色的公有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其原因是我国原有单一的所有制结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我们遵循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客观规律,对其进行了改革,以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分)
② 材料1反映了我国经济基础的变化,材料2反映了作为我国政治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宪法的修改。其理论依据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并服务于经济基础的客观规律。(2分)
③ 保留的共同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其原因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宪法必须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根本性质。
④ 我国宪法的修改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客观事实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上升为国家意志,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经济关系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根本的法律保证,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种所有制形式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3分)
解析:这道试题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历史唯物论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发展的劳动力和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的,决定着其他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定着人类社会的性质,并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根本矛盾。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意义,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其意义。这些基本原理,考生应该比较熟悉,而且材料的内容及其导语都十分明确,这道试题是没有什么难度的。再次证明材料题不会很难的,但是便于联系实际,是这种题型的可取之处。
36.答案要点: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的下层统一战线不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因为大革命失败后民族资产阶级脱离了革命;党内存在“左”倾错误,把资产阶级看作了革命对象。(3分) 
① 纯的下层统一战线到实行上、下层结合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政策;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由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2分)
② 日本扩大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不仅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抗日,而且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化,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也有参加抗日的可能。(3分)
③ 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集中力量反对最主要的敌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策略路线。实践证明,统一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法宝。(2分)
题析:本题考查从党的创建到1935年瓦窑堡会议期间,党的统一战线策略,政策调整的情况及其调整的原因。这题和1998年文科革命史的材料题基本上是一样的。只要抓住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对民族资产阶级不同的统战政策及其随主要矛盾的变化就可以了,最后归结到新考试大纲中“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就可以了。 
本题得分在6分左右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2000年考研政治试卷(理科)及参考答案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4-2010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