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自学考试大纲:鲁迅研究(2002年9月版)

自学考试大纲:鲁迅研究(2002年9月版)
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szedu.net 更新日期:2007-12-26
鲁迅研究自学考试大纲(2002年9月版)
  课程代码:0193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鲁迅研究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选修课。
  这是一门旨在探讨鲁迅思想、创作及其价值的专题研究课。作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他不仅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中国新文化的优秀代表,还被视为中华民族的“民族魂”,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文化史和革命史上影响巨大而深远;鲁迅还是第一个走向世界、具有超越国界影响的中国作家,半个多世纪以来,已有30多个国家用50多种语言文字翻译出版他的作品,他被外国研究者喻为“人类明灯”的作家之一。因此,80余年来,鲁迅研究一直在中国学术研究领域占有突出的地位,而且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海外的鲁迅研究迄今也有70多年的历史。自50年代开始,鲁迅研究成为我国高等学校中文系的一门选修课,作为一门选修课,本课程经历近50年的历史已经趋于成熟。
  几十年来,鲁迅研究成就斐然,但也经历过干扰,走过一条曲折发展的道路,关于鲁迅出现过某些曲说。本课程力图对鲁迅思想、创作中的若干重要课题进行研究和讲解,以使鲁迅及其作品得以准确的阐释和评价。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目标主要是使应考者比较系统、准确地了解鲁迅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价值,培养应考者阅读、综合应用和鉴赏鲁迅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思想素养;同时也为有志于进行鲁迅研究的应考者打下基础。课程基本要求如下:
  1.掌握鲁迅思想发展中几个重要问题,如“立人”思想、与尼采思想的关系、进化论的关系、改革国民性思想等。
  2.掌握鲁迅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
  3.掌握鲁迅艺术思维中的中西文化构成因素。
  4.掌握鲁迅各部作品集的基本情况(如背景、题名含义等)。
  5.掌握鲁迅创作中重点作品的基本情况。
  6.能准确分析鲁迅小说题材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鲁迅小说艺术的成就、特色。
  7.能准确分析鲁迅杂文的文学性特质。
  8.能准确分析鲁迅杂文“骂人”(论战性)的现象。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与汉语言文学其他课程有一定的关联。中国新文学始于鲁迅的创作。在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之间,鲁迅博采众长,融合新机,开拓了中国新文学创作的新的疆土,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实主义文术新宗;他还在文艺理论等方面卓有建树。因此,本课程同中国现代文学、古代文学以及外国文学、文学概论等课程均有紧密的联系。鲁迅经历的时代,是中国酝酿新生,争取蜕变的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他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活动与建树的范围也相当广泛。因此,本课程又与中国现代思想史、文化史以及革命史紧密关联。自学应考者应在上述相关学科结业的基础上选修本课程。
  由于鲁迅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清末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历史变迁、社会结构、文化传统、伦理道德、心理素质、风俗习惯、审美意识等等,他所提供的历史知识、社会知识和其他富于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的东西,融古今中外于一炉,可谓博大精深,鲁迅研究必然涉及其他许多学科,诸如哲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伦理学、教育学等等。因此,自学应考者也应注意相关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鲁迅研究的课程内容,分为教材内容和鲁迅作品阅读、综合应用、理解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考核目标如下:
  教材内容部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鲁迅思想研究和创作研究两个部分十五个专题,总体考核目标是:识记教材中提到的关于鲁迅的基本知识;理解分析论及的主要问题。各专题具体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如下:
  第一章 鲁迅早期的“立人”思想及其意义(重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鲁迅早期“立人”思想,提出的背景、内容、与尼采思想的关系、与进化论的关系、意义和局限,从而把握鲁迅作品中“立人”思想的具体体现。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 鲁迅“立人思想”提出的时间、地点及其在鲁迅思想中的意义;鲁迅全部文化活动的特点;鲁迅早期四篇论文的篇名及其含义;鲁迅“立人”提法的出处及具体论述。
  理解: 研究鲁迅“立人”思想的意义;鲁迅早期哲学社会思想的特点;鲁迅“立人”的具体途径;鲁迅“立人”思想形成的原因;鲁迅所期望的“精神界之战士”的特点。
  应用: 鲁迅早期是如何反驳封建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改革方案的;鲁迅“立人”思想的意义及其局限;鲁迅“立人”思想与尼采的关系。
  第二章 “五四”时期鲁迅思想的一个侧面(次重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鲁迅思想的另一侧面“立”,即建设性的特点及其成就。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 鲁迅“五四”时期进行道德重建的背景;鲁迅同章太炎都注重道德评判武器;《我之节烈观》提出的道德原则;鲁迅关于道德重建的口号。
  理解:《狂人日记》的意义;《我之节烈观》的意义。
  应用: 鲁迅在“五四”时期关于“个人主义”道德命题的意义。
  第三章 改革国民性的全方位思考(重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鲁迅国民性思想的来龙去脉及其在创作中的具体体现。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 鲁迅提出国民性的时间、地点;鲁迅与许寿裳谈及的国民性三个相关联的问题;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宣讲鲁迅国民性思想的第一人;国民性的内涵;鲁迅前期国民性思想的内容。
  理解: 鲁迅关于国民性弱点形成原因的分析;研究鲁迅国民性思想的意义;鲁迅所说的国民性即指民族性;鲁迅研究国民性的目的。
  应用: 鲁迅国民性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思想背景;鲁迅后期国民性思想的发展变化;国民性思想对鲁迅创作的影响。
  第四章 塑造新的民族性格(重点)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在上一章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本章学习,进一步掌握鲁迅在国民性问题上不仅“破”,即批评国民劣根性,而且“立”,即建设性地提出优秀国民性所应具备的基本内容;要求将本章与第三章结合起来学习、领会和思考。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内容
  识记: 鲁迅启蒙工作的内容;鲁迅思考的中华民族新的思想文化性格包含的主要内容。
  理解: 鲁迅“人各有己,而群之大觉近矣”这一追求的意义。
  应用: 鲁迅何以向往“汉唐气魄”?
  第五章 鲁迅精神的求实特征(次重点)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是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的延伸。鲁迅精神的最本质特征即是求实特征,本章对此予以专论,要求领会鲁迅精神求实特征的基本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 “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这一鲁迅自述的出处。求实精神对于鲁迅的意义。
  理解: 正视现实是制约着鲁迅精神其他特征的主导特征。
  应用: 结合实例,分析鲁迅这段自白:“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
  第六章 《中国人的特性》百年掠影(一般)
  一、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是前五章内容的背景资料,作一般了解即可。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 鲁迅所重视的外国人研究中国国民性的著作及作者;该书在中国主要译本及译者。
  第七章 鲁迅的艺术思维与中西文化(重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鲁迅艺术思维与中西文化的关系,即鲁迅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 鲁迅的艺术思维构成的文化要素;鲁迅创造的艺术世界涉及的主要学科;鲁迅创建中国文化的双重任务;鲁迅改革国民性思想的文化意义;《科学史教篇》论“人性”的发展及意义;鲁迅杂文创作的贯穿线;《文化偏至论》中关于借鉴西方文化的方法;《看镜有感》的主旨;《拿来主义》的主旨;鲁迅艺术思维的核心;鲁迅对进化论的接受;鲁迅创造的最伟大的艺术形象;鲁迅关于《阿Q正传》创作目的自述;鲁迅《斯巴达之魂》的创作背景及其思想主旨;《摩罗诗力说》一文的宗旨,鲁迅概括的摩罗诗人的品性……
  理解: 鲁迅对西方文化的兼收并蓄;鲁迅文化思维的核心内容。
  应用: 鲁迅对中西文化的融合;鲁迅艺术思维的民族血脉和文化基础。
  第八章 鲁迅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次重点)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领会鲁迅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深刻性。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 鲁迅“五四”时期否定的文艺观;后期鲁迅强调的文艺的阶级性、社会属性及其自身的特性;鲁迅有关对舍弃文艺自身特性的文艺宣传的具体反拨。
  理解: 鲁迅对左翼文学阵营内部存在的“左”倾教条主义、形式主义错误的反拨、批评。
  应用: 鲁迅是如何看待作家的立场、世界观、道德修养与创作的关系的;鲁迅的美学观。
  第九章 鲁迅小说关于时代的思考(重点)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深入了解鲁迅小说的基本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 鲁迅关于小说创作目的的自述;鲁迅小说塑造的各种类型的孔教徒伪君子典型;鲁迅小说揭示国民弱点的基本态度;鲁迅小说的两大题材;鲁迅关于《狂人日记》创作成因的自述;《孔乙己》的姊妹篇以及该作品主要人物形象;鲁迅唯一的爱情小说。
  理解: 鲁迅“遵命文学”的独特内涵;鲁迅小说的创作目的;《药》的主题。
  应用:祥林嫂形象;鲁迅塑造阿Q、祥林嫂、单四嫂子、华老栓、闰土等下层人物形象的用意;吕纬甫形象;魏连殳形象。阿Q及其典型意义;闰土形象;鲁迅农民题材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子君、涓生形象;鲁迅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思想特点。
  第十章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重点)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深入掌握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及其文字史的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 鲁迅小说取法于外国小说的艺术手法;《白光》采用的外国小说艺术手法;《弟兄》、《高老夫子》、《肥皂》等写人物性格的主要艺术手法;鲁迅小说在艺术手法上对民族文学传统的继承;鲁迅关于“白描”、“画眼睛”的具体论述。
  理解: 鲁迅小说是怎样冲破中国小说旧形式的;鲁迅小说结尾之笔的五种不同意境。
  应用: 鲁迅小说的“白描”;鲁迅小说的“画眼睛”;鲁迅小说继承中外文学艺术经验的特点。鲁迅在创作方法上的开放性;鲁迅小说的民族风格;鲁迅对西方现代派艺术的批判继承。
  第十一章 反映时代眉目的杂文诗史(重点)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深入了解鲁迅杂文的基本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 鲁迅创作中居主导地位的文体;鲁迅杂文的体式;鲁迅杂文的思想内容、特点及其文学史意义;鲁迅弃医从文后的第一批思想成果;鲁迅批判夫权思想的重要杂文;鲁迅批判父权思想的重要杂文;《娜拉走后怎样》的创作目的;《青年必读书》的用意;《华盖集续编》的主要背景;《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的基本内容;《小杂感》、《可恶罪》的体式;《“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阐述的文学观;《上海文艺之一瞥》、《文艺与革命》的内容;《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沉滓的泛起》的内容;《隔膜》、《买<小学大全>记=和《病后杂谈之余》的内容;《论第三种人》、《从讽刺到幽默》、《“论语一年”》的内容;《门外文谈》的内容;《保留》的内容;《大小骗》、《文坛三户》的内容;鲁迅关于“两个口号”论争的名篇。
  第十二章 鲁迅杂文艺术的初创到成熟(重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鲁迅杂文艺术从初创到成熟的发展变化情况,掌握鲁迅杂文文学性物质的基本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 鲁迅思想的主要载体;鲁迅杂文的文学特质。
  应用: 《热风》时期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到了《华盖集》时期鲁迅杂文在艺术上的发展变化。
  第十三章 《野草》表现的鲁迅思想和人生哲学(重点)
  一、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野草》所反映的鲁迅思想和人生哲学,领会《野草》的价值。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 《野草》的文体、写作时期;《野草》的主要思想特点;《野草》对于研究鲁迅思想和他的人生哲学的意义。
  理解: 《影的告别》的题旨;《希望》的思想内容;《失掉的好地狱》题旨。
  应用: 《过客》中过客、老翁、女孩三个形象;《复仇》的题旨;《这样的战士》思想内容。《野草》的思想价值。
  第十四章 鲁迅与果戈理二题(次重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初步掌握鲁迅与外国文学的关系,主要掌握鲁迅小说与果戈理小说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 鲁迅关于果戈理的重要论述。
  应用: 鲁迅的创作在哪些方面“取法”于果戈理。鲁迅与果戈理的同名小说《狂人日记》。
  第十五章 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比较(一般)
  一、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鲁迅小说创作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关系,要求通过本章与上一章的内容的学习,初步掌握运用比较文学方法研究鲁迅与外国文学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 鲁迅最倾心的外国作家;鲁迅与陀氏在小说艺术上的相通之处;鲁迅评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小说的主要话语。
  鲁迅作品阅读、理解、综合分析部分(次重点)
  鲁迅作品阅读、分析、理解的考核,旨在培养和检测自学应考者对鲁迅作品阅读、综合分析和书面表达的能力。总体考核目标以《鲁迅选集》中所收杂文作品为主,兼及对鲁迅作品的总体把握。具体考核目标如下:
  识记: 鲁迅各部作品集的名称、创作背景、题名的由来、含义及有代表性的作品;鲁迅生平事迹也在考核范围之内,识记关键点即可。
  应用: 《鲁迅选集》中杂文名篇的主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鲁迅选集》所收作品较多,现规定必读篇目如下:《随感录三十九》、《随感录四十》、《现在的屠杀者》、《估<学衡>》、《娜拉走后怎样》、《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夏三虫》、《战士和苍蝇》、《我的“籍”和“系”》、《死地》、《答有恒先生》、《小杂感》、《文学和出汗》、《习惯与改革》、《宣传和做戏》、《<自选集>自序》、《我怎么做起小说来》、《现代史》、《推背图》、《夜颂》。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本大纲第一部分关于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的规定,是第二部分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的基本出发点,而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则是本大纲的主体部分。为使之得到落实,兹就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的表述
  为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规定了具体考核目标,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来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要求自学应考者能够准确记住规定的有关知识点。
  “理解”:要求自学应考者能够弄懂并讲清楚规定的知识内容。
  “应用”分为“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其中“简单应用”: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有关问题作出简要综合分析。
  “综合应用”:要求能够运用有关知识或从整体、或从局部对有关问题作出综合应用论证。具体作品阅读综合应用的考核,一般属于综合应用能力层次。
  对各考核点的能力层次规定,即是对自学应考者进行考核的水平要求。考试命题不可随意提高考核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免增加考核的难度。但是,高能力层次的考核点,其中也包含着低能力层次的要求。比如,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点中也包含识记能力、理解能力、简单应用能力的要求。
  二、教材
  1.《鲁迅论稿》 王国绶著 1999年4月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2.《鲁迅选集》 (1-4卷) 198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了解鲁迅生平及思想发展
  鲁迅说过:“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文,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确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学习鲁迅研究课必须首选阅读一本可靠的鲁迅传记,以清晰、准确地了解鲁迅生平和思想发展道路,再接触鲁迅的具体作品、研究具体的有关鲁迅的问题,就比较容易了。现有1981年以后出版的几种鲁迅传记可以参考:朱正著《鲁迅传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林非等著《鲁迅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林志浩著《鲁迅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吴中杰著《鲁迅传略》,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林贤治著《人间鲁迅》,花城出版社出版。另有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编著的《鲁迅年谱》,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亦可参考。
  2.认真阅读鲁迅作品
  掌握本课程有关知识内容尚需以认真阅读大量鲁迅作品为基础。首先应通读规定的《鲁迅选集》中的作品,力图全面,准确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要注意独立思考,认真揣摩,领会方法,举一反三,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练习写分析文章,这是提高分析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只有在微观研究的基础上方可对鲁迅进行宏观的把握。
  3.了解鲁迅研究史概况
  学习本课程还应对八十年来的鲁迅研究史有一概括了解,这对本课程的学习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4.认真研究教材
  依据大纲,认真领会教材各个论题中的主要问题。可根据大纲规定,对15个论题分别情况或重点或泛泛进行阅读和理解。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指定教材,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体现助学的正确导向。
  2.重点培养应考者独立阅读、分析和评价鲁迅作品的能力;应对本大纲第二部分所列鲁迅各作品集和阅读作品的规定考核内容,进行必要的讲解、指导。因为这属于教材外内容。
  3.讲授力求具有启发性,注重分析方法的示范,启发应考者举一反三,重点内容应重点综合应用,一般不必求全求深,讲清要点即可。
  4.助学学时:本要程共4学分,建议总学时72学时,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 次
内  容
学 时
第一章  鲁迅早期的"立人"思想及其意义 
8
第二章  "五四"时期鲁迅思想的一个侧面 
2
第三章  改革国民性的全方位思考 
8
第四章  塑造新的民族性格 
2
第五章  鲁迅精神的求实特征 
2
第六章  《中国人的特性》百年掠影 
2
第七章  鲁迅的艺术思维与中西文化 
6
第八章  鲁迅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 
4
第九章  鲁迅小说关于时代的思考 
6
第十章  鲁迅小说创作的继承与创新 
6
第十一章  反映时代眉目的杂文诗史 
6
第十二章  鲁迅杂文艺术的初创到成熟 
6
第十三章  《野草》表现的鲁迅思想和人生哲学 
8
第十四章  鲁迅与果戈理二题 
3
第十五章  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比较 
3
总 计   
72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知识点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章节、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识记”为20%,“理解”为10%,“应用”为70%.
  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每份试卷的比例一般为2:3:3:2.
  4、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为:重点占65%、次重点25%、一般占10%.
  5、本课程试题的题型是:填空题、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双向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含阅读分析题)。
  6、考核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及格。
  六、题型举例
  (一)填空题:
  1.“立人”思想是鲁迅_____年在_________求学时期提出的一个重要社会观点。
  2._________是宣讲鲁迅国民性思想的第一人。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填在括号内)
  1.堪称“五四”道德重建宣言的鲁迅杂文是(  )
  A.《随感集四十》 B.《我之节烈观》C.《春末闲谈》 D.《娜拉走后怎样》
  2.“今索诸中国,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语出(  )
  A.《人之历史》 B.《科学史教篇》C.《文化偏至论》 D.《靡罗诗力说》
  (三)双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两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填在括号内)
  1.鲁迅小说的题材有(  )(  )
  A.工人题材 B.农民题材C.知识分子题材D.小商业者题材
  2.鲁迅前期杂文集有(  )(  )
  A.《坟》 B.《华盖集》 C.《二心集》 D.《而巳集》
  (四)简答题
  1. 简述鲁迅早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特点。
  2. 简述《狂人日记》的意义。
  3. 简析鲁迅小说的“白描”。
  (五)论述题
  1. 鲁迅“立人”思想有何意义?有无局限?试申论之。
  2. 试分析鲁迅的杂文《现代史》。(附原文)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自学考试大纲:鲁迅研究(2002年9月版)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4-2010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