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自考大纲: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2002年9月版)

自考大纲: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2002年9月版)
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szedu.net 更新日期:2007-12-26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自学考试大纲(2002年9月版)
  课程代码:0404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的选修课程。它承担了现、当代文学史的系统论意义上的知识综合能力的培养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得到新的、系统化的当代文学史知识并使考生掌握写当代文学论文的能力。
  二、课程的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考生通过学习,对“当代文学”有一个较完整的、较系统的“史”的认识,摆脱孤立的、散点式的认识,并在这种系统认识下,产生对当代文学发现,探索的求知欲望,并培养考生独立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基本要求如下:
  1. 使考生树立按三个阶段分期的“当代文学史”的阶段论观点;
  2. 使考生认识“十七年”文学方针与文学作品的关系,懂得现实主义文学的曲折道路同极“左”文艺思潮的关系。
  3. 使考生能对在“十七年”与新时期两种不同政治条件下产生的不同文学观念进行正确的比较和认识。
  4. 使考生能在唯物主义的哲学立场上,对新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学思潮、文学现象有所把握和研究。
  5. 培养和提高考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批评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
  中国当代文学是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继续,因之,它与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相关;中国当代文学作为与外国文学的平行学科,它与外国文学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关系;中国当代文学是最具有现实性、最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文学,因之,它与我国现实社会的哲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密切相关;由于当代文学能迅速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类的美丑评判,因之,它与美学、文艺学密切相关。可见,在上述意义上,“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虽然只是一门选修课,但也具有基础学科课程的性质。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中国当代文学概述
  一、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概述,使考生对当代文学的性质、任务、分期及不同历史时期当代文学发展的状况有较系统的了解。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当代文学思潮专题——现实主义发展的曲折道路;
  识记:1.当代文学的性质、任务、分期;(重点) 2.当代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与缺陷;(次重点)
  理解:1.现代派文学的产生和八十年代初关于现代派文学的论争;(一般) 2.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几个阶段;(次重点) 3.“新写实主义”的特征;(重点) 4.“寻根文学”的产生、代表作及不同形态。(重点)
  应用: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相互消长的历史。(重点)
  (二)当代文学各个历史时期的基本估价
  识记:1.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思潮的代表作家、作品;(重点) 2.双百方针的内容、提出的背景及对文学的影响;(次重点)
  理解:1.在“左”的思想路线指导下,建国初期的三次文艺思想斗争及教训;(次重点) 2.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思潮的产生原因;(重点)
  应用:反思文学与伤痕文学之比较。(一般)
  第二章 当代诗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使学生了解当代诗歌的发展概况及当代重要诗人、作品及诗歌现象。
  二、考核知识与考核目标
  (一)五、六十年代的重要诗人郭小川专题;新时期朦胧诗派专题;
  识记:郭小川的创作道路;(重点)
  理解:贺敬之长篇政治抒情诗的艺术特色;(次重点)朦胧诗的艺术特点;(次重点)
  应用:郭小川诗歌《团泊洼的秋天》的艺术特色;(重点)
  (二)当代其它重要诗人:闻捷、李瑛、流沙河;
  识记:1.李瑛诗歌的选材特点;(次重点) 2.朦胧诗派主要诗人及其代表作;(一般)
  理解:闻捷《天山牧歌》(重点)、流沙河《故园六咏》的艺术特色;(次重点)
  应用:朦胧诗创作的意象手法。(一般)
  第三章 当代散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使考生对当代散文的发展有系统的了解,尤其是从十七年散文与新时期散文形态的差异上理解当代散文的进步。
  二、考核知识与考核目标
  (一)六十年代初散文的繁荣;新时期“问题报告文学”的兴旺;
  识记:“散文年”——六十年代抒情散文(次重点)、报告文学(重点)、杂文的代表作家、作品;(一般) 新时期“问题报告文学”的代表作;(一般) 新时期报告文学的成就——主要作家及代表作;(次重点)
  理解:六十年代初散文繁荣的原因;(重点) “问题报告文学”的特点及缺陷;(次重点) 徐迟报告文学专题;(重点)
  应用:系统地、全面地认识六十年代初散文的繁荣;(重点)陈景润人物形象分析。(重点)
  (二)抒情散文形态的研究
  识记:杨朔、刘白羽、秦牧“三大家”散文的代表作;(重点) 新时期贾平凹、余秋雨散文代表作(次重点)。
  理解:杨朔、刘白羽、秦牧散文的艺术特色及比较;(次重点) 秦官属的性格特征。(重点)
  应用:黄宗英报告文学的艺术追求;(重点) 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点。(重点)
  第四章 当代戏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使考生大概了解当代戏剧的发展道路,特别是当代话剧的成就、特点与面临的困难。
  二、考核知识与考核目标
  (一)“十七年”话剧发展概况;老舍话剧专题; 新时期话剧的新形态;(次重点)
  识记:1.“十七年”话剧的丰收期及不同题材的代表作;(一般) 2.新时期现代派话剧的代表作家作品;(次重点)
  理解:1.老舍话剧《龙须沟》、《茶馆》的人物、剧情及艺术特色;(重点) 2.《狗儿爷涅槃》等借鉴现代派的新形态话剧的艺术特点;(次重点)
  应用:茶馆的思想意义。(重点)
  (二)“十七年”传统戏曲的改革;现代戏、新编历史剧的创作;
  识记:传统戏(改革)、现代戏、新编历史剧的作家及代表作;(一般)
  理解:1.田汉、郭沫若历史题材话剧的艺术特色;(重点) 2.《霓虹灯下的哨兵》的时代特色;(次重点) 3.现代派戏剧的艺术特点;(重点)
  应用:昆剧《十五贯》的改编。(重点)
  第五章 当代小说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使考生从现实主义发展的角度上,了解当代小说发展的概貌并能对当代小说的流派、思潮、重要创作现象作较系统的梳理;对当代较有影响的小说家及其作品有所认识和了解。
  二、考核知识与考核目标
  (一)建国初期军事文学的面貌及新时期军事文学的发展;“十七年”的两个小说流派;“双百方针”发表后突破禁区的短篇小说创作;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的长篇小说创作的繁荣;孙犁、柳青、王蒙、高晓声专题论。
  识记:1.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一般) 2.不同文学思潮的代表作品;(次重点)
  理解:作家、作品与时代的关系;(次重点)
  应用:1.“十七年”两个流派艺术主张之比较;(重点) 2.新时期军事文学的突破性发展;(重点) 3.小说艺术特色论;(重点) 4.小说人物性格论;(次重点)
  (二)中篇小说的发展; 蒋子龙、冯骥才、刘心武、贾平凹、陈忠实、邓友梅、陆文夫等作家专题论;王安忆、铁凝、池莉等女作家专题论;九十年代的小说现象;
  识记:1.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重点) 2.九十年代纷杂的文学现象;(一般)
  理解:社会转型时期与九十年代小说现象的关系;(一般)
  应用:1.小说艺术特色论;(重点) 2.小说人物性格论;(次重点)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的表述
  本大纲出于对文科特点的考虑,对考生“考核目标”一项,只设置了“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其含义是:
  “识记”——是一种认知,即在“知道”基础上对作家、作品及文学现象的认识与正确表达。“识记”是对所学知识一般的、表面的认知,属浅层次的认知形式。
  “理解”——即在识记的基础上,对某种文学现象的产生或某作品与时代的关系、作 家经历与作品的关系、人物行为的思想意义等,能进一步地认识和了解,是对事物内部的本质方面的认识,对文学而言,则是达到哲学、美学层次上的较高层次的认知形式。
  “应用”——是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对文学现象、文学流派、作家与作品的关系、人物与社会的关系等,能作出合理的、个性化的阐释,这种阐释,要体现考生主观的、个性化的色彩,它反映了考生对所学知识的某种“加工”能力,因此“学而致用”是对所学知识最高层次的认知形式。
  二、教材
  指定教材:《新编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金汉等主编 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暂用本)
  参考教材:1.《当代文学作品选萃》 平慧源、李大鹏、卢翎主编(天津师大内部用教材)
  2.《当代文学史论》 李大鹏著 (待出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自学中国当代文学同自学其它文学课程一样,关键在于读书,即读取原著。一个人文学修养的高下,并不依其对文学常识掌握的多寡而定,而是决定于对作品阅读“量”的多寡。因此,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在教师讲解的指导下,有目的地、循序渐进地、尽可能多地读当代文学著作,尤其是对那些代表一定文学思潮的作品,一定要熟读,坚决克服那种对文学作品一知半解、道听途说、扑风捉影而自以为满足的学习态度。
  2.文学知识的最终应用是写作。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善于思考,能有意识地发现问题,并能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要训练自己把所思考的内容付诸文字,这样,就能培养自己逐步走上科研的层次,能为将来写论文打下基础。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人员要熟悉本大纲内容,并按本大纲所指示的各章知识点指导自学;
  2.社会助学人员要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深刻理解考核内容;
  3.社会助学人员要按本大纲要求的教材进行辅导,特别应强调阅读作品的必要性,力戒脱离教材空谈理论的教学方法。
  4.本课程为4学分,助学学时为72课时,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次
课程内容
助学学时
1
当代文学概述 
16
2
当代诗歌 
12
3
当代散文 
12
4
当代戏剧 
12
5
当代小说 
20
总 计
 
72

  五、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知识点都是考试的内容。试卷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本课程考试能力层次的比例大致是:“识记”占20%,“理解”占30%,“应用” 占50% ;
  3.试题的难易程度的配比掌握在: 易︰较易︰较难︰难=2︰3∶3∶2 ;
  4.每份试卷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掌握在: 一般占10%,次重点占30%,重点占60% ;
  5.考题类型为: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正误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百分制评分,60分及格。
  六、题型示例
  (一)填空题
  1.话剧 取材于“南京路上好八连”的真实事迹,该剧作者是 .
  2.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发表于 年,这篇小说被视为 的发端之作。
  (二)判断改正题(先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然后把正确答案写在下一行指定的地方。)
  1.孙犁散文《远的怀念》中的“远”指在远方的亲人。( )
  正确答案:
  2.建国初期诗歌创作的“颂歌大潮”中,最有影响的作品当属何迟的《我们最伟大的节日》和峻青的《新华颂》。( )
  正确答案:
  (三)单项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正确答案填入括号中,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王蒙的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的主人公是( )。
  ① 倪吾成 ② 岳之峰 ③ 钟亦诚 ④ 张思远
  2.下列剧目中,属于“探索话剧”的是( )。
  ① 《霓虹灯下的哨兵》 ② 《红霞》 ③ 《屋外有热流》 ④ 《丹心谱》
  (四)多项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新时期初,散文题材渐趋广阔,出现了大量回忆性记事散文,请从下列散文中选出它们:( )
  ① 袁鹰:《十月长安街》② 刘白羽:《巍巍太行山》③杨绛:《干校六记》
  ④ 丁玲:《牛棚小品》 ⑤贾平凹:《月迹》
  2.建国初期,诗歌的题材主要集中在( )方面。
  ①歌颂新中国的诞生 ②歌颂“反右”斗争的胜利 ③ 歌颂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④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 ⑤歌颂志愿军英雄
  (五)名词解释题
  1.双百方针 2.天安门诗歌运动
  (六)简答题
  1.请简述“朦胧诗”的艺术特征。
  2.谈谈你对“两结合”创作方法的认识。
  (七)论述题
  六十年代初期散文创作繁荣表现在哪里?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自考大纲: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2002年9月版)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4-2010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