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2007工程硕士考试语文辅导:词语

2007工程硕士考试语文辅导:词语
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szedu.net 更新日期:2007-12-10

第三讲 词 语 
考试内容: 
一、语义解释; 
二、词语使用。 
第一节 语义解释 
一、常考题型 
常考题型有两种: 
多义语素(字)选择题 
加点语素(字)解释题 
(一)多义语素选择题 
[例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过错(过失、错误) 过犹不及(过头或不够都不好) 
过瘾(满足癖好) 闻过则喜(听到以后就感到高兴) 
B.道义(道德、正义) 道听途说(在道路上听到并传说) 
道歉(表示歉意) 能说会道(善于言辞、很会说话) 
C.工会(职工团体) 适逢其会(恰巧碰上了那次聚会) 
会谈(多人商谈) 心领神会(不用明说就已经领会) 
D.张望(向远处看) 剑拔弩张(拔出刀剑、把箭射出) 
张榜(贴出文告) 虚张声势(假装、夸大自己的气势) 
特点:考查对多义语素或多义字的不同语义的辨别 
(二)加点语素解释题 
[例2]下列加点的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英勇绝伦(同类) 戮(合)力同心 置若罔(没有) 
B.屡见不鲜(极少) 于心不忍(忍耐) 休戚(忧愁)与共 
C.远见卓(高超)识 尾大不掉(摆动) 陈陈相因(凭借) 
D.通权达(通晓)变 引以为鉴(仔细看) 同仇敌忾(愤恨)  
特点:在成语或词语中考查对字义的掌握 
二、解题方法与答题思路 
(一)多义语素选择题 
解题方法: 
1、确定作为考点的语素。 
如:A.“过”;B.“道”;C.“会”;D.“张”。错误解释常常会出现在作为考点的语素上。 
2、确定语素与解释的对应关系。 
如:过错,过——过失,错——错误。 
闻过则喜:闻——听到,过——以后,则——就,喜——感到高兴。 
3、把握词语的整体意义。 
过错即过失+错误。 
闻过则喜的“过”应为“过失”,而不是“过”另一个意思“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毕:吃过饭了。” 
4、判断解释的失误。 
答题思路: 
B.四个“道”分别解释为“道德、道路、表示、说话”是正确的。“道义(道德、正义)”。道,道德。义,正义。依据《现代汉语词典》:“道义:道德和正义。” “道听途说”被解释为“在道路上听到并传说”,“道”被解释为“道路”,“途”呢? “途”的解释也是“道路”。“道路”重叠了两个语素的意思。考试时,为使试题的语言简练,可能会在解释中有语义重叠的情况。《现代汉语词典》:“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是成语的字面义,“泛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是成语的使用义。由此可见,这项考试重点考查的是对词语字面意思的理解。 
C.四个“会”分别分别解释为“团体、聚会、多人(解释欠当,可解释为“聚在一起(商谈)”)、领会”。其中“聚会”不对,应是“机会”,即“恰巧碰上那个机会”。 
D.四个“张”分别分别解释为“向远处、射出、贴出、夸大”。其中“射出”不对,应是“拉开”,即“剑拔出,弩拉开。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正确答案是B。 
(二)加点语素解释题 
解题方法: 
1 注意正确把握词、短语或成语的整体意义。 
2 利用互文见义的方法推知正确语义。  
3 利用词、短语或成语的结构关系推知正确语义。 
答题思路: 
[例2]B项中如果掌握“屡见不鲜”的意思是“经常见到,并不新奇”,便能判断“鲜”在此处的意思不是“极少”,而是“新奇”。“鲜”是多音多义字,在“屡见不鲜”中读“xiān”。表示“极少”的“鲜”读“xiǎn”,可构成“鲜为人知”、“寡廉鲜耻”等成语。如果了解“于心不忍”是指“在心里不能下狠心,不能硬起心肠(做)”,便不难判断“忍耐”的解释不恰当,“忍”在这里应解释为“狠心,残酷,硬着心肠”。“忍耐、忍受”是“忍”的另一字义,相关成语有“忍俊不禁”、“忍气吞声”、“忍辱负重”、“忍无可忍”等。对于“休戚与共”,如知道“休”有“欢乐”的意思,便可利用互文见义法推知“戚”的意思是“忧愁”,由此判定该字解释正确。  
C项中如果知道“陈陈相因”的意思是“比喻沿袭老一套,没有改进”,便不难判断“因”在这不是“凭借”而是“沿袭”的意思。“因”是多义字,“凭借”义的成语有“因势利导”、“因陋就简”、“因地制宜”等。  
D项中“鉴”是多义字,有“仔细看”的意思,也有“可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的意思,从“引以为鉴”的结构看,“为”是“作为”的意思,后面常带表示事物而非表示动作的词,由此可推知“鉴”在此处的解释不对。  
正确答案:A。  
第二节 词语使用 
一、相关知识 
同义词语辨析 
同义词语,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分为两大类: 
(1)等义词。等义词意义完全相同,也叫绝对同义词。例如:衣服———衣裳、剪刀——剪子、气力———力气、演讲———讲演、番茄———西红柿等。 
(2)近义词。近义词意义基本相同,但有细微差别。例如:天气———气候、毛病———缺点、亲热———亲切、滥用———乱用、误解———曲解等。 
1.词义辨析 
(1)范围不同 
(2)轻重不同 
(3)个体与集体不同 
(4)侧重不同 
(5)同义项对应关系不同 
2.用法辨析 
(1)适用对象不同。 
(2)搭配关系不同。 
(3)词性与句法功能不同。 
3.色彩风格辨析 
(1)感情色彩不同。 
(2)语体风格不同。 
(3)时代地域不同。

二、常考题型
(一)词语选择题 
基本题型:填空题 
选择的词语包括:实词、虚词、成语。 
实词、虚词: 
汉语里大部分词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这类词叫实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叹词等八类。 
有一部分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它们的作用主要是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这类词叫虚词;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四类。 
教程(二)实词题, 
教程(三)成语题, 
教程(四)虚词题(含副词,因副词的意义不太明显,有学者将副词看作虚词) 
词语选择题,以同义词语选择为主。 
[例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 这短短的一段文字,还把柴进和洪教头两人的面目也刻画出来了,笔墨之 达到极点。 
②经营方法改变后,这条商业街完全改变了过去那种 的景象。 
③所有生命 全部的遗传密码,都是统一的。 
④把那些 党纪国法,敢于顶风作案的干部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A.经济 荒凉 机体 违反 
B.经济 萧条 机体 违犯 
C.精练 萧条 机体 违反 
D.精练 荒凉 肌体 违犯 
2、正误辨析 
基本题型:选择题 
选择的词语包括:实词、成语、熟语、虚词。 
教程(二)实词题,(三)成语、熟语(53题以后)题,(四)虚词题。 
一般将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统称熟语。 
熟语是一种常用的定型化的固定结构。它形式上像短语或句子,但又不同于临时组合的短语或句子,在使用时它有固定的结构和整体意义,不能随意改动。熟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它源远流长,运用普遍,极富表现力。 
1.成语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特殊固定结构;大多是四个字,也有些多于四个字;多源于神话寓言(精卫填海、守株待免)、历史故事(四面楚歌、闻鸡起舞)、古代诗文(老骥伏枥、一鼓作气)、口头俗语(水到渠成、三长两短)。 
2.惯用语 惯用语是口语中的意义有所引申的习惯用语。多为三个字。例如:走后门、碰钉子、穿小鞋、抱粗腿、半瓶醋、墙头草、下坡路、闭门羹等。 
3.歇后语 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风趣的口头用语。歇后语可分为两类:1)喻义歇后语:如“飞蛾扑火———自取灭亡”、“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2)谐音歇后语:如“外甥点灯———照舅(旧)”、“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 
4.谚语 谚语是指在民间流传、通俗地说出深刻道理的语句。例如:“众人拾柴火焰高”;“清官难断家务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谚语和成语的区别主要有两点:第一,谚语大多是句子,成语一般是四字结构;第二,谚语口语性强,成语书面性强。例如:“众人拾柴火焰高”和“众志成城”。 
试题中出现“成语”字样的题,是单纯考成语的。出现“熟语”字样的题,考试内容可能涉及谚语、惯用语、歇后语及成语。 
考试并不考对熟语类别的辨识,因此不必拘泥词语是熟语中的那一类,只要考虑这个熟语使用得是否恰当。 
[例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公司能有今天的规模并在社会上享有这么高的知名度,是他苦心孤诣地经营的结果。 
B.我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偏让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C.这篇文章观点新颖,论据有力,材料丰富,文字精当,堪称不刊之论。 
D.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使得周围的大人们忍俊不禁,孩子们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三、解题方法与答题思路 
(一)解题方法 
1、解题的基本方法 
(1)凭借语感。语感,是我们多年学习、使用母语所形成的感觉,它基本上是可靠的,可以作为判断正误的基础。对于靠语感不易解决的问题,可进一步求助于语境和理性的辨析。 
(2)凭借语境。答题时要牢牢抓住词语所在的语境,仔细理解词语所在句子以及整段语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对词语的正误做出判断。 
(3)凭借辨析。在语感、语境的基础上,可进一步从词义、用法、色彩诸方面对词语深入细致地辨析,以便对正误做出准确评判。 
2、解题的基本技法 
(1)求易法。即把自己最容易判断的词语先筛选出来,然后再选较难判定的选项,由易到难,以提高答题效率。 
(2)排除法。即将错误的选项首先排除掉。 
(3)比较法。即将需要判断的词语放在语境中,进行比较分析。在解答“填空选择题”时,可采用“纵向比较法”,即把词语一个纵列、一个纵列地带进语境里的应填空格中,以对比分析同义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 
(二)答题思路 
[例3]考查同义词语的选择。解题时,可先用“求易法”,确定语句②经济不景气应该用“萧条”而不是“荒凉”来形容,“荒凉”常用于形容冷清的自然景象。由此可将选择范围缩小到B和C。再用“排除法”,确定语句①要表示的意思是“用极少笔墨描写出了较多人物”,该用“经济”形容才恰当,而“精练”侧重形容“(言语)扼要,没有废话”,可见C项可排除。为确保判断准确无误,最后可对“机体”与“肌体”、“违反”与“违犯”采用“比较法”进行对比分析。“机体”是指具有生命的个体,包括植物和动物;而“肌体”仅指人或动物的肌肉组织。语句③指“所有生命”,应该使用“机体”,这样可否定D项。“违反”仅指不遵守或不符合法规,而“违犯”则指违背和触犯了法规,语句④的语境指明是“顶风作案”,自然已违背且触犯了法规,当然该使用“违犯”,最终否定A项。因此,正确答案非B莫属。 
[例4]抓住语境进行分析,便不难看出,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B。“差强人意”是大体上使人满意,用在B句不恰当,可改为“强人所难”。A “苦 
心孤诣”形容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与A句语境相合。C“不刊之论”是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与C句语境相合。D“忍俊不禁”形容忍不住笑,与D句语境相合。 
四、考题例释 
(一)实词题 
[例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做几次 的调查,才是了解情况最基本的方法。 
②日月星晨的运行规律,只要 观察,细心研究,是完全可以认识的。 
③我国的手工艺品,如刺绣、牙雕、发刻等,都在 上显示出功夫。 
④他的作品写得很出色,尤其是这篇小说的结构十分 。 
A.细密 严密 精密 周密 
B.严密 细密 周密 精密 
C.精密 周密 严密 细密 
D.周密 精密 细密 严密 
[例5]考查实词同义词语(形容词)的选择。 
同义词语选择试题的解题技巧,是不离语境,仔细辨析。尤其应注意从词义、适用对象、搭配关系、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方面把握同义词语的细微差别。 
本题的特点是每个纵列的词语都各不相同,解题时可采用“纵向比较法”,将一个纵列、一个纵列的词语带入同一空格中,进行对比分析,以辨别出细微差异,选出恰当词语。将第1纵列带入语句①,可比较出,“周密”指“周到细致”,用于形容“调查”最恰当。将第2纵列带入语句②,可比较出,科学“观察”用“精密”形容较好。将第3纵列带入语句③,可比较出,“刺绣、牙雕、发刻”都是精致、细小的工艺品,以“细密”形容最为合适。将第4纵列带入语句④,可比较出,“小说的结构”用“严密”形容最好。正确答案D便随之显现出来。 
[例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们的工作计划已经呈报上级有关部门,待 之后,即可付诸实施。 
②抗击“非典”的白衣战士郑重立下誓言:我们 ,为守护患者不遗余力?? 
③必须坚决打击不法商人制假贩假 暴利的犯罪行为。 
A.审定 许诺 谋取 B.审订 承诺 谋取 
C.审订 许诺 牟取 D.审定 承诺 牟取 
[例6]:教程(二)18题(47页) 
本题重在考查同义词(动词)的选择。①“审定”指“审查决定”,“审订”指“审阅修订”,根据上文“工作计划”呈报的对象是“上级”,此句应选“审定”。②“承诺”的语义色彩比“许诺”庄重,根据此句的语境选择“承诺”。③“牟取”为贬义,用于此句恰当。答案:D。 
[例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芦沟桥两边的石栏上雕刻着数以百计的石狮,这些石狮在风霜雨雪中已守桥七百多个岁月。  
B. 在今天举行的决赛中,我国选手有实力染指金牌的项目是女子100米蝶泳和女子马拉松比赛。  
C. 他门门功课在班里名列前茅,还发表过几首小诗,可见文学造诣很深。  
D. 这家报纸改版后面貌一新,受到读者欢迎,很多报纸都跟着仿效起来。 
[例7]:教程(二)5题(44页) 
本题综合考查对词语正确使用的辨析,答题时应细读各句,在语境中,从词义、色彩等方面加以辨析。A“岁月”是“年月”的意思,多笼统地指一段较长的时间,是集合名词,一般不用数量词限定,这里应用“年头”。B“染指”指“分取非分的利益、荣誉”,是贬义词,应改为“获得”或“摘取”等词。C“几首小诗”跟“造诣”不相称,大词小用。只有D是正确的。答案:D。 
(二)成语、熟语题 
[例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①自利玛窦来到我国后,西方人 。 
②通往北京大学的路上,是 的行李车和新录取的学生。 
③花红柳绿, ,说不尽灯市的繁华。 
④今天这家商店刚开业,顾客 。 
A.络绎不绝 接踵而来 纷至沓来 车水马龙 
B.接踵而来 络绎不绝 车水马龙 纷至沓来 
C.纷至沓来 车水马龙 接踵而来 络绎不绝 
D.络绎不绝 纷至沓来 车水马龙 接踵而来 
[例8]考查的是近义成语的选择。 
成语、熟语题的解题技巧,是注意辨析成语、熟语的字面义和使用义;注意不同语境、不同语句的对比分析;注意辨析近义成语、熟语在意义、用法、色彩等方面的细微差别。 
语句③“花红柳绿”不能和“纷至沓来”、“接踵而来”对举,据此可排除A、C两选项。“络绎不绝”只有连续不断的意思,没有“来”的意思,因此语句①只能用“接踵而来”,据此可排除D,选项B为正确答案。 
[例9]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成语,正确的一组是:  
寄生植物, ,它是靠攫取寄主的养料和水分来养活自己。许多寄生植物叶片的形态和寄主大致相似,便于 ,而且抢占高枝,抢占向阳的位置,虽然 
A 以名求实 鱼目混珠 故作姿态  
B 顾名思义 冒名顶替 装模作样  
C 顾名思义 鱼目混珠 虚张声势  
D 以名求实 鱼龙混杂 虚张声势 
[例9]教程(三)64题(78页) 
本题的特点是在一段话语中选择一组正确的成语。答题时应先通读语段,然后可先排除第一空中语意不符的A、D两项,再确定第二空的恰当词语“鱼目混珠”,便可找出正确选项C。 
[例10]下列句子加横线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喜欢读书,谈吐不俗,书生气十足。 
B.每年春季都是感冒流行的时期,大家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不然有伤风化,造成医院人满为患。 
C. 一个人要谦虚,不要取得一点成绩就志得意满,登泰山而小天下,谁都不放在眼里了。 
D.日本首相再次参拜靖国神社,他的肆意妄为更是激怒了中国及亚洲各国爱好和平的人民。 
[例10]考熟语。 
A.“书生气”是惯用语,意思是“指知识分子只顾读书,不关心生活中其他事物的习气。”用在A句不合适。 
B.“有伤风化”是成语,“指言论行动伤风败俗”,用在B句不合适。 
C.《孟子·尽心篇》:“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孔子登上东山而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而觉得天下小了。因此看过大海的人,别的水就很难让他看上眼了;在圣人之门学习过的人,别的观点就很难吸引他了。成语有“登山小鲁”,比喻学问高了就能融会贯通、眼光远大。“登泰山而小天下”意近之,没有骄傲的意思.用在C句不合适。 
D.“恣意妄为”指“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用于D句是恰当的。 
(三)虚词 
虚词的考试重点是关联词语。 
[例1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个人开始学会大手大脚花钱的时候,他总是有个界限的,这就是限于他自己的劳动所得。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大手大脚花惯了,那条劳动所得的防线也不见得就是马其诺防线, 是马其诺防线, 是可以被自己的贪欲攻破的。 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是人人应当具备的美德。 
A.虽然 纵然 也 那么 
B.但是 即使 也 因而 
C.但是 尽管 还 可以 
D.因为 虽然 还 因此 
[例11]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 
关联词题的基本特征,是在语句中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 
关联词语使用试题的解题技巧,是注意分辨句与句之间的意义关系,根据不同的意义关系,选择不同的关联词,并通过诵读检查语意是否准确、语气是否通畅,以确认选择是否正确。 
[例11]通过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可推出,第一个空前后有转折意味,应用“但是”;第二个空前后有“退一步说”的意味,而不是强调“转折”,用“即使”最为恰当。 
因此正确答案是选项B。 
[例12] 
教程(四)49题(102页) 
本题考查近义副词的选择。答案是C。 
③只能用“常常”,不能用“往往”。 
②只能用“稍微”,不能用“多少”。 
①用“一再”比“再三”语气顺畅。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2007工程硕士考试语文辅导:词语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4-2010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06023013号